【读书笔记】谭思齐:读《许三观卖血记》

读过余华的《活着》,再读《许三观》,全程提着一口气,直至读到最后那完满里荡着一点悲凉的结局,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读到许三观为许一乐卖血治病时不忍心向下读,想,好了,悲剧该来了,再看到一乐原来没死,瞬时感到一种非常强烈但是平静的喜悦。

其实本该如此。许三观与《活着》里的福贵不一样。

许三观是什么人?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人,但又不仅如此。他是那个时代下所有普通底层人民的缩影,是人物群像的集中。他生活在尚处于探索时期的中国,作为底层的小市民,遇到难关时他唯一的方法就是卖血。这个带着点无奈心酸的词语,折射出的是时代悲剧下人民无可避免的悲哀和苦痛。

但这本书描述的不仅是苦痛。或者说,它的重点不在于苦痛。

通过一次次的卖血,许三观这个人物也越来有血有肉。他狭隘,请许玉兰吃了八角三分钱的东西就要他嫁给她;他任性,在知晓一乐身世真相后孩子气地差使许玉兰做事;他自私,在一乐打伤方铁匠儿子时选择袖手旁观;他低俗,教唆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他不止如此,他还会在骂过一乐之后带他去吃面条;在家被搬空后卖血把家中的东西赎回来;在许玉兰被批斗时给她送饭,把红烧肉藏在白米饭下;在一乐生病时沿途卖血,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为了二乐陪他的队长拼命喝酒。这样温柔的爱,在余华笔下淋漓尽致地被展现出来。前面说过,许三观是那个时代下所有普通人的缩影,所以他自然不可能是个彻头彻尾的“好人”或“坏人”。很难用这两个词去定义他,在他身上我可以看到人性的两面——劣根性和光亮。他的暴躁与温柔,担当与坦诚,正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共同之处。毕竟,人,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也正是因为这个,他们才会经历那么多普通人家的事情。无论是一乐与别人打架,还是一乐的病倒,二乐冒着风雪把他背回来,抑或许玉兰坐在门槛上碎碎念,再抑或街坊间那些捕风捉影的传言。这样的情节都是真正的烂大街剧情。这些事发生在每一个家庭里,它超越了个体,甚至超越了时间。但这正是动人之处。每一个故事里,感人的从来都不是故事情节,而是故事背后的生活。余华笔下的这一家人,真实得仿佛就住在我们隔壁,因此他们的故事才如此能打动人。

这本书的主题是平等。许三观一生都在追求平等——一乐惹事时,许三观因为他是何小勇的孩子而不肯出钱。我初读时觉得他这是自私狭隘甚至冷血,然而越读下去我越能体会到他的真实想法。他其实与我们生活里很多人一样,追求平等,然而总要等到挨上生活的几个拳头才会明白——人生而不平等。正如许三观老了以后最后一次卖血,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后说的那句话。这样一直追求平等的像斗士一样的许三观,最后终于还是老了。他和命运和解了,也与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和解了。我想,这个结局可能也会是所有追求平等而不得的人最终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