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廖俊杰||读《文明的溪流》

或许,我们应该乘着这条溪流,去看看遥远的遗迹。

最近读了很多历史书,对于很多的事都有了不一样感悟,人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身边发生的或是耳中听到的,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共鸣。 人生中的重重失意,定敌不过历史上亡国之君的无奈,那又谈何什么失望与劳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史上的典范告诉我们,付出的结局一定是好的,如果结局不好,那么一定没有结束。谁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是结局,就像越王勾践,谁会想到三年之后,反吞并吴国,乔布斯在斯坦福那次著名的演讲里说;“只有你在事情发生多年以后,回过头来思考,才能真正判断他的正确与否。”我想,这两者必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学地创作离不开属于作者的那个时代,和平安逸或硝烟四起,政局动荡或世界安宁,或都可以影响一本书的价值取向。回首历史,我们能发现陶渊明唾弃官场,抨击世事的隐士思想;有杜甫四处奔逃,躲避战乱,流离失所的无奈。我们总能从时代的笼罩下发现作者的思想,最近我读了胡塞尼的《灿烂千阳》,在此之前又读了他的《追风筝的人》,一开始我无法琢磨清楚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主旨在心中若隐若现,直到有意识地查阅了当今以及不久前阿富汗的所处环境,才真正了解了他对于人性的探索和对女性的尊重。从另一方面讲,也是通过这一本书,窝了解到了塔利班和阿富汗内战的基本史实,两者相互促进,更应召了那句话“读文学,先要读懂文明。” 再谈谈关于《文明的溪流》这一本书吧!可以说这是一本文采和知识并存的一本书,我们可以从各种层次方面,了解我们的过去,以此更好的引导发展我们的未来。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但读史,我们可以了解,经历更多人不一样的人生,从不同的视角品味生活,历史绝不是只是用来考试和记载的,它所能做的,更是给后世的人更多的总结探索。 历史终将不停的运转,我希望,总有一天,我们,你们,或他们,可以去尽力书写,启发后人。

【读书周记】刘荪蕊||读《与神对话》

《与神对话》读书笔记

“所有人都是特别的,所有时刻都是金色的。没有人,也没有时刻比别的人或者时刻更加特别。”

我从不信仰上帝,从不认为闭上双眼在胸前划十字就能逃避灾难病痛,但我同时也觉得在生命运转之中总有些什么在暗自作用,就像一弯流水一束星光一样,悄悄改变着无比庞大的进程,不久之前的我还认为这种奇特的东西也许叫作“命运”或“缘分”,而现在,我决定称之为“意志”。

神的旨意?与神对话?刚翻开这本书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神秘的宗教色彩不由让我产生了怀疑和犹豫。我不相信天堂和极乐世界的存在,这本书却试图通过作者与“神”的对话内容让我对人生有所感悟。教述世界观、人生观的书籍确是很多,但这本书却独独通过“神”的口吻,以如此笃定的语气乃至命令的方式传递,我不明白作者何来的底气,于是我用自己的视角对“神”进行了理解,最终得出的结论便是:“神”不是具体可感的光辉形象,“神”是人类自身,是我的思维,是每个难以作出抉择的时刻一闪而过的坚定,也是无边黑暗中支撑着继续燃烧的信仰,“神”,就是我。

接受“神”的旨意,换个角度来讲,就是作出选择,纯粹或憧憬的选择。也许世事本无好坏善邪之分,是人们的经验和总结,是在受益人群和受害人群之间的权衡最终决定了一件事进入视线时的褒贬不一。当有人做出一件事时,这件事便必定有其存在的意义,而至于做出它后造成的结果与利益关系,是当事人所要考虑的,这就是选择。

而选择,又是如此之难。在一些重要关头,我会焦躁地在多个路口来回徘徊,害怕做出错误选择后的悔不当初,也不喜欢惊险过关后的心有余悸,利益衡量,说来简短,所受的外界驱使却难以枚举。如果我希望有一个连自己都知道并不存在的“神”来帮助自己,也太过荒唐。这过程太难熬,所以我常在心中默念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过去我只把它当作心理安慰,可与“神”对话中的信誓旦旦却时刻提醒我直到让我承认并确信,我对自己未来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没有哪怕一个人准确地知道人生前进的航道,失误一次也不会如何。选择失败亦然会牵涉种种,但正是由这些不可控才使生命如此独特而精彩。所以,倒不如厚着脸皮心安理得把自己当作“神”,然后,相信自己吧,坦然面对吧,去勇敢承担。

于是,在以后的某些时刻我会选择告诉自己:别再疑惑和踌躇了,相信自己,就当听取一次“神”的旨意。而在成功之后我会说:谢谢你,我深爱的自己。

“你是善良和同情和悲悯和觉悟。你是和平和欢乐和光芒。你是宽恕和耐心,力量和勇气,危难时的仗义者,哀伤时的安慰者,创痛时的疗愈者,迷茫时的指引者。你是最深的智慧和最高的真相,最伟大的和平和最美好的爱。你是这些。在生活中,你偶尔会认识到你自己是这些。

“请选择从现在开始永远地认识到你自已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