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黄婉林:《在细雨中呼喊》读书笔记

洪流与徒劳

现在我在戈壁上想起这本书。

渺无人烟,平旷寥落。似乎是与《在细雨中呼喊》里动荡的南方农村截然不同。

可是却有些说不出的关联。比如平铺直叙的回忆笔法,比如生生死死、来来去去。

赌徒只有输的干干净净的家底,没有白鹿原里再盖起一座新屋的情节。饥饿地游荡在十里八乡的石匠。唯唯诺诺的老人,不知活着是为了吃口饭还是吃口饭是为了活着。不体面的父亲。艰难地维持着体面的母亲。青春期。

整本书,处处是幻灭感。

他们期待过中央因为小英雄的死接自己去天安门看阅兵,从此一生富贵通达。从新衣服换到满是补丁的,那样努力揣测,到头来却只是为了虚无。

母亲的爆发只换来更屈辱的结局,七月的田埂,绝望的厮打,最终也没有奇迹。

城里同学的到来让哥哥被评价为村中最有出息的孩子。而后来,无人到来。

生活残酷。这是余华有意无意总在告诉我的。放眼望去,他的人物在挣扎里不得善终——那个小心包扎手腕的镜头,漫长而令人窒息,一遍遍书写着人生的无力感。就像一场细雨,不经意间已经浇得浑身湿透。就像雨里的呼喊,被雨声强制过滤削弱,失去了尽致淋漓的勇气。

这个已经长大的孩子的回忆依然用着孩子的口吻,他天真得好像真的对未来一无所知,又由于在家庭里的尴尬位置久久地洞若观火。余华利用他的处境巧妙地介入私人生活又保持一定的距离,让故事发散又克制,而最终归于一句话:“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我想着这世世代代,都曾经漂浮在生死和爱欲的洪流中,然而现在都被遗忘了。”或者在这蛛网一样纵横复杂的回忆熄灭之后,即将被新的黎明和世代掩埋。

“那就这样吧。”

于是我感到逝去的自由。

徒劳无功后,孤注一掷的自由。

《【读书周记】黄婉林:《在细雨中呼喊》读书笔记》上有1条评论

  1.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当人如此常态化的时候,生命将如何是好……你边叙边议,不疾不徐,评析中肯,解读到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