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艺术家乘着什么
灵感,艺术,灵魂,上帝,爱。艺术家乘着什么。
“然而在这‘哈利路亚,哈利路亚’之后他再也读不下去了。这几个用元音歌唱的赞美声已充满他的心胸,在弥漫,在扩大,就像滚滚火焰喷流而出,使人感到灼痛。啊!这声音在攒动、在拥挤,这赞美声要从他心里迸发出来,向上生飞,回到苍天。亨德尔赶紧拿起笔,记下乐谱,他以神奇的速度写下一个个音符。他无法停住,就像一艘被暴风雨鼓起了风帆的船,一往直前。四周是万籁俱寂的黑夜。黑魆魆的潮湿的夜空静静地笼罩着这座大城市。但是在他的心中却是一片光明,在他的房间里所有的音乐都在齐鸣,只是听不见罢了。”“他已完全如痴如醉。当他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走动时,他还一边高声唱着,打着拍子,眼睛里射出异样的光芒。”最后亨德尔说:“是这部作品解救了我。”这是一段淋漓尽致的历史特写!我为之震撼。
爱情。情网中的人都是艺术家。那股火焰点燃他们的灵魂,他们难道不是被一个更高的存在占有?酒神的侍女围着篝火舞,舞,舞,难道不是祈求与神灵对话的一瞬?亨德尔给我的感动宏伟,歌德给我的感动细腻。《玛丽恩巴德悲歌》里,伟大的诗圣那样诚挚地投降爱情,他在滚滚向前的马车里思绪翻飞,“当一个的痛苦难以言语时,天主让我倾诉我的烦恼”,他感到必须写下点什么,必须写下点什么!“写作是秉烛夜游,在黑暗的丛林钟开辟着道路。写作是向着白昼的旅行,你只有写,天才会一点点亮起来”。
艺术家一定乘着什么。仿佛一股不属于人间的力量,仿佛奥林匹斯山的宫殿里借来的火。
我想到美国诗人露丝·斯通,“她少年时候在弗吉尼亚的田间劳动着,然后突然感觉到一首诗,从远处冲来,像一股雷鸣般的气息,朝她倾泻而下。她可以感受到它的来临,因为这股力量会撼动她脚下的大地。每当此时,她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死命地狂奔”。她会狂奔到家里,这首诗则会一路追逐她。她需要飞快地找到纸笔,在这股力量穿过她时,捕捉住那首诗。有时她跑得不够快,那首诗已经奔腾而过。她说那首诗会继续在田野间穿行,寻找“下一位诗人”。另一些时候,她几乎就要错过一首诗了,她飞奔回家,当那首诗正要穿过之际,一手抓住笔,伸出另一只手,抓住那诗的尾巴,把它重新拉回来。诗会完好无缺地呈现在纸上,只不过顺序是颠倒的,从最后的那个词开始,由后往前,一直到第一个词。”
还有音乐家汤姆威兹,“一天他在洛杉矶高速公路上开车,这时发生了一件改变他一生的事情。他正加速前行,突然,他隐约听到了一小段优美的旋律。这旋律莫名进入他脑海,像灵感来临时那样,捉摸不定而诱人心弦。他急切地想要捕捉它,但是没有办法,他既没有纸笔,也没有录音机。他感觉到那种创作的焦虑又在他体内集聚:‘我就要失去这个灵感了,然后这首曲子会阴魂不散地折磨我。我根本不行,我做不到。’突然,他奇异般地停止了继续抓狂和焦躁情绪,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他抬头望向天空,对它说道:‘不好意思,你没看到我在开车吗?我看上去像是能立马记下一首曲子的样子吗?你要真想在世上流传,另挑个时间再来吧。或者,你可以今天去骚扰别人,去找莱昂纳德·科恩什么的。’”
这两个故事是我几年前看到的,当时笑得前仰后合,现在觉得它们用来表现艺术再好不过。艺术家乘着什么,它古老而神秘。
我听着莱昂纳德·科恩的“著名的蓝雨衣”,低沉忧郁的旋律静止在房间上空,在黄昏的霞中流着“莫名的泪”,满城小雨。梦中总是不羁的,梦着酣畅的艺术,梦着痛苦的艺术。希望一天我也乘上艺术家的什么,灵感,艺术,灵魂,上帝,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