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刘昕婷:读《苏菲的世界》

“究竟你是我梦中的蝴蝶,还是我是你梦中的庄子?”

古有庄周晓梦迷蝴蝶,大梦一场人间。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存在或不存在,这是问题所在"。文中苏菲到头来终于了解自己不过是少校笔下一个人物,从开头到最后一个句号,都有既定的命运。可少校又何尝不是书中的人物,他是故事的创造者,但他也同样是被故事所创造出来的人物。
就像作者需要一个人物来使这个故事进行下去,需要借一个人物之手或之口来安排,叙述一个情节。于是这个人物就出现了。同样的,人类需要一个人物来解释人类的存在与起源,于是上帝就出现了。没有人能证实,也没有人见过,但千百年来哲学家们的思考仍难逃上帝这个桎梏。直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重新定义了整个世界。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绕回根本,仍旧是"存在"这个话题。人类,亦或是我们,终不过是沧海一粟,对自然天地的探索还太少太少,我们何以存在?哲学的河流从神话起就开始长流,又分成无数股细流,迂回曲折,直到汇成一条大河,愈渐宽广。
世人探索哲学,也许答案已早在心中,但总不是即刻明悟,经过洗涤才会慢慢凝结。如今我们的所见所学,乃是哲人几千年来探寻的结果。读一本哲学书可能并不能真正懂得哲学,但至少让我们试着用哲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我们究竟因何而存在,是头顶的星空,还是道德的准则。而命运到底是什么,我们也无从得知,都说生命是由一长串巧合组成,但也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妞雷特,但绝大部分人甘愿生活在他人的影子底下,对他们来说,这已足矣。
庄周梦蝶,是人做了一场梦,还是梦里做了一世人?道人生如梦,不枉如此。氤氲之间,虚无一场。
东方人认为历史是循环的,它总是从成长,繁盛,再到衰亡。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时空的巧合,但它引发了哲人的思考,感官认知与理性交织,终成为一个结合的有机体。世界的改变引发了哲人的思考,哲人的思考同时也在引导改变着世界。他们奋力地顺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直到爬上细毛的顶端。
巧合总让人相信命运,也许真有白色的乌鸦此刻正从头顶飞过,说不准真有这么一本书,书写着人类几千年来的传奇。
正如那句中世纪格言所言,
“我信,因为荒谬。”
我信,因为我们是一滴水,将汇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