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里斯朵夫》
他认为,贝多芬的音乐里,没有灵魂。他认为,巴赫的音乐里只有痛苦的无病呻吟。他很高傲他,即使写不出很好很好的歌,但他也要认真地评价别人的歌。
他是天才的音乐少年,也是被社会唾骂的透明人。
他爷爷死了,爸爸死了,生前壮硕如牛死后如秋叶一片。11岁的他,从男孩变成男人,他热爱音乐,他的天赋带着自己的孤僻,每天要忍受低俗的人,不懂音乐的人的各种评论,或是赞美,或是指责,面对无知的,只知道一味推崇名家之作的观众,他厌烦至极,可他要靠至高无上的音乐维持他的生活,而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他的母亲是一个有情却软弱的女人,他的两个兄弟只知道问他拿钱,要钱时说尽好话,克利斯朵夫知道,他们只是在戏弄他,为的是他手里的钱,但他竟然每次都很享受和期待这种价值型的情亲,每次都会被这拙劣的手段欺骗,而他的兄弟们每次要完钱之后都私下讽刺他是个可怜的傻瓜,让人讨厌的怪人。
他觉得这样为了生计而从音乐里谋取利益是一种亵渎,他开始彷徨,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音乐,他听着别人叫他天才音乐少年觉得胸口发闷。
后来父亲死前的一句话:别瞧不起我。让他感觉到了对音乐的态度,让他终于有点理解他的父亲,那个曾经也被叫做过天才的堕落者,曾经的父亲是不是也在被社会主流孤立时像这样迷惘?他也开始有点明白舅舅了,他的流浪杂货店被所有人嫌弃,他的生活在所有人眼里邋邋遢遢,但约翰克里斯朵夫却不知为何,虽然告诉自己以和其他人同样的方式看他,却还总是会觉得他这样挺好,因为以后的自己会变成像舅舅一样是一个追求自我的人,他们是同类人。
他开始继续追求自我,可以在亲王们夸赞某个艺术前辈时,去诋毁他们,诋毁那些音乐成就远高于他的大师,换来的是大公爵冷冷的回答。“听你的话,先生,有时人家竟会疑心你不是德国人。”这也就注定了他人生一次巨大挫折的开始,也使他的性格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感觉着这个世界还是容不下他,他的心又如死灰。
然而另一扇门在他逃离那个音乐苦海搬家时出现了,那就是爱情。可他的爱情不可谓不可悲克里斯朵夫经历了几次爱情,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爱别人的人, 得不到别人的爱。之后他又遇上了阿达,也许没有获得的爱才能更让人刻骨铭心,阿达身上的缺点令克里斯朵夫恼怒;而她对克里斯朵夫思想的践踏,使他最终痛苦的离开了她。
克里斯朵夫陷入了黑暗,陷入了令人作恶的烟草味道与残羹剩菜的味道中间,又犯了酗酒的毛病,四周已黯淡无光,当他想到祖父死的模样时他突然像是看到了多年后的自己,也会那样难看地死去,此时的他,什么爱情,什么弥娜,什么骄傲的挚爱的音乐,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他的生命大起大落,他不懂得沉潜少了一份从容,但这不是他的错,这都是社会逼他的,逼他长大,逼他改变,当嫩芽快速抽出枝条结果后,就迅速的枯萎了,他的生命没有过程,没有童年。现在的我们正是青春,你的生命在哪?你能在过程中找到吗?别让自己匆匆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