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思考
——读《攻克拜占庭》有感
看到拜占庭——这座昔日的世界第一古都,这颗留在君士坦丁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的皇冠上的最后瑰宝,竟因一扇小小的、敞开的凯尔卡门而毁于一旦,心里也许有些许烦闷——明天就要交作业罢?
多少人心里带着些许无奈 ,洋洋洒洒写出华丽的语句与看似深刻的哲理?多少人机械地抄着“女人是苏丹官殿里的商品,男人和儿童是奴隶市场上的商品”而一边与同桌打笑?
老实说,我不大喜欢读历史作品,更不用说写历史类的读书笔记,想必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然而,历史到底于人何用?我想,读历史不是让人捧腹于前人的可笑,不是让人应付作业考试,而是让你在某一天——你做错一件事或做成一件事时,恍然大悟会心一笑,你明白历史为何是这样发生的。
身经百战的老将看到这句话“如果在我的胡须中有一根毫毛知道了我的想法,我就会把它连根拔掉。”他会说:“这确是战场中的真理”。虔诚的基督教徒看到圣索菲亚大教堂惨遭破坏,他会痛心疾首,破口大骂苏丹。
然而我们?我们永远无法理解苏丹有多么诡计多端、无法理解为何支援国家如此犹豫不决、无法理解士兵的烧杀抢掠有多么血腥。我们只是如呆头鹅一般,写出标准的格式与华丽的辞藻便可得到热烈赞扬。是历史有错吗?不,是我们有错。没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就相当于屁话,没有独立的国际视野,就不可能有真正见解。
其实我更向往民国那种不那么安定的生活。现在的学生,坐在教室里,安逸舒适,用着国家“统一指定”的课本,做着老师“精心布置”的作业,他可以详细解出一道超难的竞赛题,也许过程就有几大板;但他没见过台独、不知道资本主义到底长什样、要他对贸易战说出独到的见解却结结巴巴。看看梁启超、徐志摩,他们所处的时代多么落后、混乱。但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不蜗居于教室,他们勇于走出课本,走入现实,便立刻一呼百应,因为寒窗苦读十载的青年学子们也多么渴望在世界上有一方小舞台属示他啊!
我们真的要成为龙应台所描绘的“幼稚园”学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