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了不起的盖茨比》分享

BGM:young and beautiful

ppt制作,主持人:李晨昕

特邀座谈嘉宾(x):情感专家李可欣

心理分析师刘芬

专注研究司各特多年的学者李子昱

社会主义哲学家李鹏辉

李晨昕: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今日说书》的座谈会现场。今天我们要说的呢,其实是一个狗血的多角恋故事。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但能从普通的爱情映射整个时代以致大获成功的却只有它一个——《了不起的盖茨比》。

李晨昕:那么,他是如何由小的爱情延伸到大的时代的呢?这场爱情悲剧的背后,隐藏着多少因素。下面有请来自1819班的情感专家李可欣为我们揭开造成这段爱情悲剧的原因。

李可欣:对于盖茨比的爱情悲剧,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先是时代因素。1925年,是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阶段。就是在这一阶段,早就了美国人的享乐主义盛行,享乐主义就是说的及时行乐。小说中的人们不需要任何邀请就可以参加盖茨比每周举行的派对,男男女女纵情狂欢,纸醉金迷,那是个时代的缩影。正是因为享乐主义盛行,使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小说中黛西和其丈夫汤姆都有着婚外情,它间接反应为对爱情的不专一与不确定。为后文黛西的策反埋下伏笔。

接下来是就人物本身来说,黛西后期的自私与势利深深地刺痛了我,当初那天真烂漫的富家小姐,已然变成了连声音里都透着金钱的上层贵妇。不可否认,时代影响了她,但并不是根本原因。她爱过盖茨比,但是比起这三五分的爱意,她更喜欢美酒笙歌,受人尊敬的日子,这大概是人的劣根性吧。

对于盖茨比来说,爱情二字贯穿了他的一生,而当爱情的输出不对等的时候,也就是爱情我让人迷失自我的时候,悲剧的种子就已然发芽。他对黛西执迷的爱情,以及人的良知在万恶的金钱面前一文不值。因此,盖茨比的爱情悲剧是永恒的。

李晨昕:在这场爱情角逐中,盖茨比一步步踏入上流社会,日夜举办误会,只为了心中一个脆弱而美丽的梦。可在笙歌曼舞中徘徊的他,真的还是原来的他吗?下面欢迎来自1817的心理分析师刘芬带我们走进他的,心路历程。

刘芬:故事发生的背景呢,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挥霍无度,纸醉金迷,像书中的黛茜、汤姆等等,他们都是浮华下的遍野浊流。盖茨比呢,他是有自我追求的人,比起其他人,也算是其中一股清流了。那在这污浊遍野的时代里,这股清流又能存在多久呢?

盖茨比不为物欲所迷,但他所追求的,却是被奢华迷了眼的黛茜的爱,全身心的爱。他不择手段地欲聚钱财,费力挤进当时所谓的上流社会,但他注定求而不得。此时的盖茨比,家财万贯,偌大的庄园里日举办酒会,外表光鲜亮丽,而内里却已逐浙产生了由清至浊的变化,不论心里作何想,他的行为已和当时醉生梦死的人们别无二致了。

这种转变决不仅权因为社出本身风气不正,依我人看法,就盖茨比这个人来说,他是追求错了东西,选错了路。黛茜是深受当时社会奢靡风气影响的女人, 她虚荣又拜金,盖茨比想得到她全心的爱,无疑是妄念一场。这种注定无得的追寻,使得盖茨比越陷越深,甚至心近癫狂。他也享乐,也挥霍,在后人看来,他与当时大多数人无异;他为黛茜担下杀人的罪责,在当时的人看来,他是杀人犯。

由身到心的,他是彻底从清流变浊流了。

李晨昕:我们常说,一本小说的成功总是离不开它本身的情节与人物的塑造,而这些又与作者息息相关。为此,我们特意请到了研究作者司各特多年的学者,来自1806的李子昱来带我们发掘,这本小说背后的故事。

李子昱: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一生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他出身寒门,却爱上了一个叫泽尔达的家财万贯的女人。他于是不得不每天像超级玛丽一样不停息地奔跑,奋斗,结果居然在两年之内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功。同年司各特与泽尔达结婚,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好日子持续到1929年经济大危机,当年美国共产党的选票高踞第三名,像司各特这种描写浪漫资本主义生活的小说再也没有人愿意买了。司各特从此一蹶不振,泽尔达投身于一个法国飞行员的怀中,昔日的好朋友海明威经常当众侮辱他,司各特的生活变得穷困潦倒,泽尔达不堪重负进了精神病院,然后司各特死掉了。

其实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与盖茨比二人有许多共同点,二人都温润如玉,他们从来不对别人提要求,而一心只想把自己做好。正如小说末尾讲的“明天可以跑的更快点,把胳膊伸得更远点……总有一天……”然而这种性格在那个人人都自私自利的时代,是注定要被摧毁的。小说的叙述者卡罗威·尼克,在故事开头就指出不会对人轻易做出判断,全在结尾大声为盖茨比辩白:“他们是一帮混蛋!他们那一帮子在一起还比不上你。”盖茨比终究还是有一个人理解他,现实中的司各特却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于是他英年早逝了。

我想说:我愿意做卡罗威·尼克,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比盖茨比更了不起。时代摧毁了一个菲茨杰拉德,却造就了十个盖茨比!谢谢大家。

李晨昕:最后的最后,司各特在酒桌旁溘然长逝。戏剧的是,他那无人问津的死与小说中的盖茨比一样。但与之不同,盖茨比最后的死却令不少读者疑惑。下面有请社会主义哲学家,来自1806的李鹏辉为我们答疑解惑。

李鹏辉:感谢主持人的介绍。我一直认为,死亡除却其本身,放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更有着自成一派的哲学与美学。

书中盖茨比的死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惊讶之余,仔细想想,借用太史公的一句话,他的死其实是重于泰山的——这不是指他的体重与小李子一样,他的死很有价值。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第一,盖茨比是为爱而活的角色,爱没了,人自然也没了,这是合理性。第二,作为上流社会代表的黛茜和汤姆在爱情中貌合神离,在推脱责任上却达成共识,无比和谐地联手起来,把真诚得与他们格格不入的盖茨比送上黄泉路。看到没?这就是资本主义。还是当社会主义接班人比较靠谱。

最后,大家想想,为什么作者不让盖茨比被撞死、勒死、捅死,偏偏选了枪杀?首先,众所周知,美国不控枪,方便快捷好操作。所以,大家要留学就得留个心眼。再说,美国那时是有钱,钱从哪来的?天上掉下来的?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因为美国正是在一战中渔翁得利,大发横财的。那一战又从哪来的?萨拉热窝一阵枪响。萨拉热窝事件被归于恐怖主义,再加上恐怖袭击逐年增长,说不定作者此举是在呼唤和平。

李晨昕: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所有的爱恨情仇,盛世欢歌都随着时光的流水被淹没在尘埃之下,渐渐化为云烟,惟余点点文字证明它的存在。我想,这正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独特魅力。它带我们穿越时光,跨国日月山海的距离回到过去,走在纽约人来人往的繁华大街上,去领略属于那个时代的美妙与动人。它将千万形形色色的人汇聚成了盖茨比,黛西,尼克,它将整个世纪都变成了豪宅中昼夜不停的误会,绚烂短暂的烟火,以及遥遥河对面,那永恒的绿光。一切都像一场梦,却又如此真实。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沿着文字溯流,我们不断寻觅,直至达到时光的彼岸。而随着盖茨比的死,这场盛大时代的悲歌,也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