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代爃榤‖读《人人皆可为国王》

孔明与仲达—浅论文化的源头与本质(读《人人皆可为国王》有感而发,与作者见解无关)

今朝的白帝城,没有彩云的缭绕,没有青鸟的啼唱—黑云压城,狂风裹挟。昭烈帝病卧在床前,一动不动。眼前的几盏油灯飘忽不定,孔明放下羽扇,紧紧地抓着昭烈帝的手,低沉着头,眉头紧缩成一团,嘴角微微颤动……

     江山如画,乱世多少人杰出。烽火连天,谁人煮酒?在万丈绝壁之上,在羽扇纶巾之中,沉淀着那位白衣智者对时局的审度、对天下的估测。

     与此同时,遥远的北方大地上,有是双鹰一般的眼睛注视着发生的一切—司马仲达或许是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

     令人费解的是,昭烈帝一死,孔明便不再天下无双,更是在遇见他一生中本该成为他知己的仲达之后。论才智与谋略,两人不相上下,可是为何长达七年的对抗却是仲达居于上风,以孔明的病死而告终。

     孔明是昭烈帝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若不是昭烈帝屈尊走访,他也只能在山中“自娱自乐”。为报知遇之恩,他的命便押在了昭烈帝身上,况且两人性格相合,谈吐欢畅,他与昭烈帝之间的友情比于关张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昭烈帝的“忠”,便是从此开始。心中越是感激,这种“忠”情便愈发浓郁,甚至贯其一生。白帝托孤之时,昭烈帝嘱咐孔明要么好好辅佐阿斗,要么取而代之。重气节,向谨慎的孔明是绝不会自称为帝的,这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一个伏笔。小皇帝阿斗是自甘堕落的,孔明深知却无可奈何,只能事务不分大小皆亲自审定,便操劳过度拖累了身体。走得早,蜀国的顶梁柱便轰然倒地,这种“忠”,多少有些固执,看他自己也清楚,只是无可奈何,以牺牲自我来弥救,这是种霸蛮的做法,守住了自己的忠义却迷失了蜀国的未来。

     反观圆滑的司马仲达,儒家的传统观念并不能完全处处束缚住他。毕竟有多疑的曹家—曹操就不需多言了,曹丕做了君主之后便“六亲不认”,曹睿更是花尽心思摆弄帝王之术,司马懿家其实就没有风平浪静过。可见诸葛亮若生在魏国,也不免与今后之岳飞同尽哪!刘备诸葛之间的君臣之情在曹家是不是受用的。曹丕称帝之始,便对执行新政,大揽士族人心的司马仲达起了疑心,他明白司马仲达表面的恭敬其实比宗亲们的嚣张更为危险,仲达无路可退,为了保全自己家人,他也没得选择。他的圆滑,不是奸诈阴险,是形式所迫,是不负君也不负己的随机应变。

     自古君臣和鲜矣,君对臣的猜忌亦不是朝夕促就。君最担心的便是臣反目,最担心的是自家江山落入他人。这臣呢,又涵盖宗亲与士族,不论哪一边上风,都不是君所想见,然一国之内将相不和又为国之大忌,矛盾不言而出,尤其在国家有改革之时,因为触及利益问题,士族的理想与宗亲的福乐。可见为君者也必是好费心思,早生华发哪,帝王之术不是那么好玩的。

     但不论是对士族或是宗亲,君只有一个,这便是士族宗亲软肋之所在,也是唯一共通之所在。这个软肋掐住了,为君者才会稍作放心。想想啊,君要的是什么,普天之下莫非“忠诚”二字,他要的是江山永固,社稷永保。于是这里便孕育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以忠孝礼节为核心。说得难听一些便是所谓古今传承而来的文化绝大多数是统治者利用永保江山的有力武器。大可如参见皇帝的跪扣之礼,忠义双全的思想束缚。可以说,在封建时代,君的意志决定着文化的走向。

     春秋之前,文化的体系尚未健全,可朝代却是比秦汉之后稳固的多,不排除各种经济方面的原因,但单讲文化,统治者以神使自居,老百姓信奉的是神灵反正看不见也摸不着,又惧怕自然的淫威,故必更加贴服于统治阶级;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学派层出不穷,这是中国古往今来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未必有来者的一次空前思想大解放。其实各学派各主张皆是并列之说,就此才促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与繁荣。秦汉之后,神灵这根骨头在百姓嘴里已吃不香了,于是儒家之思想逐渐在封建文化中居于正统地位,正是儒家讲礼讲节、讲忠将义,说实话,可是以“仁”为核心在君的眼中看来无足轻重,只不过是蛊惑百姓,或是阿谀权贵之语。儒家的思想本质上在封建制度下受到了扭曲。正所谓坏的制度之下,无论好善。到了明清之后,八股取士,文字狱,哪一样不是为了“忠君”?每一样制度,每一份仪式,都是洗脑的一种流程,清醒一些,不要把任何文化看的多么高尚,有阳光必然有黑暗。

     再反观诸葛孔明与司马仲达,孔明便是深陷这沼谭之中无法自拔,他始终在“愚忠”的铁笼子里徘徊逗留,不去想也不敢去想外面的事多么美好,最后闷死累死在铁笼之中。司马仲达便是清醒的多,他站在制高点,比君还看的远,他已经有意识地在谨慎地打破传统的束缚,他只是在君前做做表面功夫,他明白什么是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要做的,在那个荡动的年代,也仅仅是保全自家人的性命,他父丧不守孝,不是因为他觉得新政有多么重要,实在是无路可走,为彻底翻覆朝堂且夺得君的信任。甚者可以为防意外而私养死士三千,这可是谋反大罪,在一般常人放肆指责与无法理解之下,所谓的不忠不孝,搞清楚,说明你已经不知不觉中站在了统治阶层的立场,而站在仲达的立场,站在仲达家人的立场,你便不会有此番定论,他毕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种忠义思想无非是针对于有识之士而言。对读书人的过分压迫必然会导致文化的腐朽与衰败,也越来越趋于单一,这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忠义思想太过火头,一系列的虚伪与愚忠会是阻碍文化乃至社会发展的一大桎梏。年年都在道:文化需要包容与创新,此番我看仅仅是口号,不抛弃一些过去的观念,如何创出新的文化?文化渐变也是必然,纵使变得面目全非,也不可人为干涉,打破自然的法则是不明智之举,人类在进步,社会也在进步,既然社会有了翻天覆地之变化那么文化不来一次翻天覆地之改良,说不过去,只会是精神文明落后于物质文明。目前新时代的文化应该是自由,平等,开放与包容,作为知识分子,还应保持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

     封建的文化,无论东西(英国君权神授),都是为专治而备;而今自由平等之思想又只体现个人之利益,是人人皆可为国王的,可见,文化本质上是为利益服务且不同文化只因服务对象不一。

     因此,说白了,不要以为文化有多高大上,其间多多少少都暗藏浊流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