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书名,第一反应是惊诧。我们中大多是无神论者,问什么要学会与神对话呢?继而又思忖,也许只是让我们鉴赏教徒朝拜时的那份虔诚,无关信仰,只是那份纯粹与热切。然而在阅读完全书之后,发现自己果然是在断章取义。
这里的神,也许不是神明,而是“元神”,或说是灵魂。
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听起来也许还是十分玄虚。
“我”是在呈现着的我,而“神”是全部的我。
“神”在我的世界里充当着造物主的角色,它包含着“我”表现出来的和未曾表现出来的一切。
而“我”的每一份渴求与希望,并不是期待从无到有,而是想将已有的表现出来。
我们喜欢通过人呈现出来的特质来判断一个人,但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人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它们有时些微相异,有时迥乎不同。当你在呈现出某些特质时,觉得最舒适自在,那我们就称它们为你的本性。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相信早已被讨论过千百回。个人的本性在成长到不同阶段也许都会发生些许改变,更何况每个人的本性都或些微不同,或完全相异,人性又怎么会是一种颜色呢?我相信人性是或明或暗两抹色调,善恶与否取决于你不同颜料用色多少,个人明暗汇至整个集体的明暗。
“神”和“我”都是我。
正在呈现着的“我”和全部的“我”,每一个“我”都是真实的我。
其实所谓追随本心,做回真正的自己,并不是将全部的“我”呈现出来的,而是找寻“神”与“我”之间动态平衡的过程。这是一场永远只有过程而没有结果的追寻。完美主义不存在大概只是因为没有人知道完美是什么,全部的“我”不得完全表现大概是因为它终究不是我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