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文明的溪流》,《人类的故事》多了许多通俗的表达和作者对于人类历史的感慨和思考,例如在论述社会主义思潮中,房龙“面对冒着滚滚黑烟的烟囱,倾听着火车夜以继日的轰鸣声,看着被各种物资堆满的仓库”,他感慨到这种巨大的能量,究竟会把人类引向何方?它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他喊出当时所有不满黑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心声:“难道我们就不能改变现有秩序,取消那种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人类幸福为代价的竞争制度吗?”这不但使历史事件有了思想根源,还让作者将自己对与历史的看法和感受传递出来,让读者更好的明白,历史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正是“历史的体验”。
而另一方面,《文明的溪流》比《人类的故事》多了许多确凿事实和时人的思想观点,使历史观点更加全面,而《人类的故事》仅取历史观点中最能影响后世,为后世做明鉴的精华,例如在解释拿破仑早年的荣耀和晚年的一败涂地中,他指出拿破仑从民主到专制的思想转变,从人民之友到人民公敌的身份转变,以此作为原因,如取蚌中之珠,这样的做法实是精辟入理,但是,在历史观论的严谨上来说,这仅仅只算作根本原因,客观因素如“手下一名将军没有按照他的命令,接应前进,而是花费时间把退却中的普鲁士部队歼灭干净”,房龙对此仅一笔带过,连将军的姓名也未提及,然而这位将军——格鲁希将军却摇身一变,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成为“滑铁卢的一分钟”的主角,甚至手握决定历史的一瞬间,成为决定拿破仑成败的铁色子。然而《文明的溪流》将拿破仑主要事迹浓缩成一段归于法国革命和君主制复辟的大标题中,此后便以法国革命为中心,继续论述他对欧洲局面的影响,拿破仑也许仅仅只是法国革命中的人物,地位如何在《文明的溪流》中也并未说明。
由此可见,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不同历史著作善用的手法是不同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要么单独分析其对该国的影响和教训来开导后人,以求遗流推动后浪之效;要么将其摆在历史的潮流中,将这朵浪花归于其数的支流,在把支流推动潮流的作用说透;要么以其为星星之火,用详尽的“镜头”记下他对人类历史的燎原之势,史学家和作家以自己的方式,以同样的食材烹饪出不同的思想观点。
《人类的故事》正是融入了作者以为可以借鉴的历史观点思想,用人情事理解读人物思想,进而解开历史事件之由,成功或失败的根,将其刨出再启人以理,这便是“故事”的寓意与根本作用,也是一代史学家房龙读史所得,如传教一般传递给我们,我们从此书所获便是从人类千年历史与史学家的理解中所获。
人类的历史很长,相比“人类的故事”很短,但无论取长者抑或短者,我们都能摸索出如藕丝贯穿历史之间的潮流方向,并以此为发展方向,一路凯歌以行,甘之如饴,这正是遗流推动后浪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