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曾伊乐‖读《猎人笔记》

0000乍一看这本书,我是拒绝的。封面丑,名字也很难听——我下意识以为是某专业猎户的日记。然后去看了序,原来是屠格涅夫对于农奴制时代的反抗,我想这大概会和《平凡的世界》有点点相通的地方吧(寒假疯狂迷恋孙少平啊),于是看了,相不相通似乎也不太通,屠格涅夫却是也挺有意思的。

0000说是短篇小说,实际也不怎么短,除去干涩冗长的人名,却也不怎么难看。这本书并不从一个方面反抗农奴制,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描写农奴制度的丑陋黑暗。这里面有贪婪凶残的地主,也有怯弱悲哀的农民——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总是很鲜明,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并且都令人感到熟悉。这一个个小人物融入作者精心勾勒的大环境背景中,便成为了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的最佳写照。

0000我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屠格涅夫所处的时代背景。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本书问世,这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也是俄国社会生活处于大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转变时期所显示出来俄国专制制度许多腐朽的问题,其中带给俄国最大危机的当数农奴制。

0000而屠格涅夫由于母亲的地主身份,从小目睹农民被压迫剥削的惨状,在心中根植了对农奴制的不满的憎恨,这种强烈的情感才促使他完成《猎人笔记》的创作。

 

0000 这本书最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对环境的刻画描写。

0000“我们走进屋里。原本叠成的清洁的壁上,一张苏兹达尔的画片也没有贴;在屋角里,在穿着银质衣饰的沉重的圣像前面,点着一盏神灯;菩提树木的桌子是不久以前刮洗干净的;原本中间和窗子的侧框上,没有敏捷的茶婆虫钻来钻去;也没有沉思似的蟑螂隐藏着。”这是我随便截取的书中开头的片段:霍里的小屋不算太好也不太坏,干净又朴实,与霍里远离主人自由闲适的生活相呼应。第一遍读的时候我画上了五角星,代表非常喜欢,读到后面我才愈发体会到屠格涅夫对于环境烘托的超凡笔力。他很擅长用环境的特征去渲染情节的基调。

0000那美丽俄国乡村的自然风光令我沉醉,而其美丽之下的腐朽就像是爬满人心尖的虱子,挠人也恼人。他可以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场景布置对白开展的舞台,也可以借助环境的清丽舒畅对比农民生活的悲惨。我非常喜欢屠格涅夫的这种手法,这令我完全的融入到那个时代的背景之中去,也令他塑造的人物更加生动,有血和肉起来。

 

0000其次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对人物的塑造。

0000“‘这是谁?’

0000‘切尔托普哈诺夫,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那个人在耳朵边回答他。

0000施托佩尔就装出高傲的神气。

0000‘您是谁,敢在这里发号施令?’他用鼻音说,眯起了眼睛。‘请问,您是什么东西?’

0000切尔托普哈诺夫像火药碰着火花一般爆发起来。他愤怒得透不过气来了。”

0000说实在的,我还有点喜欢切尔托普哈诺夫这个人物,他可怜又可恨,悲哀到让我能品出属于他的可爱。他为爱情而神魂颠倒,为了过去贵族生活的风光而沉敛过往,可他同时也暴躁狂放,粗鲁疯狂……

0000这里的人物太多了。

0000蛮横凶残面目可憎的贵族地主、生活清贫劳作辛苦的农民、昔日风光今日落魄的小地主、聪明能干殷勤谄媚的田园管家,甚至也有宽厚和善的老地主……有善有恶有美有丑,书中的人物并不因为自己的身份就被定下了“好”“坏”的标签——尽管作者要反抗农奴制——但他仍是选择用最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世事的发展,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都并不在一开头就被预料,随着作者的文字才能慢慢探知到他真正想传递的思想。

 

0000很多人都在说《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反抗农奴制的武器,不知道为什么我从中读出了他的潇洒(??)。他出身高贵,家庭条件优渥,按道理是应该有一个更加平稳幸福的生活的,可他却因为所谓的“反动”长期处于与专制的斗争之中。我不禁要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呢?舍弃美好的生活追求全民族悲苦农民的解放,屠格涅夫,真有这般高尚吗?

0000也许是有的,但我觉得他这高尚中还带着一些上等人的优越,这是无法避免的。书中的“我”是个闲洒的猎人,每天打打猎闯荡世界就能听到有趣的故事结识不同阶层的朋友,这似乎是屠格涅夫本身的缩影。他不用和农民一样被压迫被剥削,他也不是施加压迫造成剥削的凶手,他只是一个描述故事的人,似乎是一个站在故事以外聆听别人故事的人。这么想想,这本书远比其表面代表的“反抗”有意思。

 

0000无论是故事之中还是故事之外,这本有关俄国19世纪中叶农奴制故事的书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的视野,我更加了解那个时代,不说同情或者是痛恨——我的情绪还没有被调动到那个共情的点——至少我是认识了一些东西的。有收获,至于收获是什么,文学都是我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