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米格尔街的居民都曾在身边出现过。
思索了良久,脑海中冒出这样一句话。
我细细地想,发觉遇见到的人里总有一两个带着那些米格尔街人的影子。
其实当书看到一半时,我有想把这本书取名为《米格尔街上的精神病院》。每一个人都荒诞地活着,疯癫者们有个“钢铁帮”,街头的打架声此起彼伏,丈夫打妻子,妻子打孩子,孩子们天天跟在神经质的大人身后,无奈地接受米格尔街的一切,最后也变得疯癫。清洁车是最体面的工作,却也少不了偷鸡摸狗的琐事……
压抑——这是我读完每则故事后的第一感受。
我读波普,一个最终还是对现实低头的男人。他那份潇酒与傲气还是被生活给磨平棱角,那些“没有名字的东西”还是被生活扣上沉重的紧箍咒。我由衷地为他叹息,却也只能承认生活本就让人绝望。
我读乔治,这是最令我难受的一个故事。我可怜他妻子,任务任怨的干活,却只能儒弱而无力地在丈夫的殴打中死去,换来几声哭泣与不像样的葬礼。我可怜伊莱亚斯,始终活在父亲自的凶恶之下,不断地用借口来麻痹自己,我恨他没有勇气。我可怜多利,不曾获得一丝一毫的爱怜,她笑是她疯了,还是她在哭泣。抓起石头的手悬在空中显得那么的无力。我终无法理解家暴男的心理,从古至今,我希望是我年纪太小,而不是误以为这个世界太美好。
我读伊莱亚斯,恰好衔接在《粉红色房子》之后,所以仍带着一份对他儒弱性格的批评判,末了,却对他产生一点同情与敬意。我不能说他对或者是他错,毕竟每当人看见别人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心里总是酸的。毕竟每当人听到别人成为大家口中夸赞的常驻兵,还是会不好受。理性对待很难,谁心里都有一份得不到的东西。那就在发泄过后仍不忘对自说“我仍满意现在的生活”。
“面对现实吧。我真的喜欢我现在干的工作”
我读B•华兹华斯,这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故事。这位望着天空说“往昔是幽深的”的诗人,我不愿把他归于精神病人。那临终的话,我宁可相信他是编造的,那棵“西班牙港最好的芒果树”告诉我他就是那个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我读大脚比佛,仿佛是在读正行走在世间的芸芸众生——背着一副坚硬的皮囊,却一推就倒。“等那狗跑到他身边时,他好像忘了脚上还留着血。他抱住那只湿淋淋的狗,抚摸着它,高兴地笑了起来。”我想到一部电影《狗十三》,不曾被关怀的人,连一手抚摸都显得格为珍贵。
我读摩根,一个滑稽的小丑。他需要别人笑话他。终于他的志向实现了。人们笑话了他,现在仍在笑话他。他也制造出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花炮。可正如哈特所说,当一个男人得到了他渴望已久的东西,也就不再喜欢他了,这份对尊严的渴望,却来得那么不像个样子。
我读劳拉,一个疯狂之下充满希望的女人。她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教育更重要,我可不想让孩子像我这样生活。”她从不为自己生了八个孩子而感到不堪,可因为女儿生了个孩子而变得一蹶不振。可能这就是母性的本能吧,母性的伟大——总希望孩子过得比自己好,活得光亮。
……
米格尔街还有许多故事,我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看,一遍再一遍地读。米格尔街人大都有着悲伤的故事,大都性格古怪。可他们亦安然地活着,哈特带着博伊一伙人说着这家长那家短,埃多斯仍开着清洁车到处“奉献”,巴库叔叔依旧热爱修车……所有不快的东西最终都会变成云雾散去,当新的麻烦到来,新的释然也伴之而来了。
B•华兹华斯说:“这是个奇妙的世界。你扔下去试试,看看会发生什么。”
那钉子沉了下去。
每一个米格尔街的居民都曾想或是尝试过“兴高釆烈地活着”可最后的最后却都无一例外地发现“生活如此绝望”。正像诗人看男孩扔钉子,承载的希望多大,沉下去后溅起的浪花就有多激烈。
我却不愿把这本书看得过于压抑,所以权且当作一种必经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