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只有些虚虚实实探不清的感觉,仿佛本在大地上行走,却失足跌入了天堂。
如果每篇小说都有一个主旨的话(甚至折射出社会面貌),我便要说,我可真不知道主旨是什么。原因有很多,且一步步分析。首先便是开放性结局,文中前后照应的伏笔并不觉多(当然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篇篇都还是可以找到的),但是无关紧要却又好像寓意深厚的细节就很多。出现几次的“同性恋”,还有《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中小女孩的一段话等等,都充斥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神秘感。还有偶然性便是一部“奇谭集”的一个核心关键。它的偶然,很独特,是基于一种现实与虚幻间的桥梁,仿佛是命运的旨意。我知道写现实和虚幻的作品,也明白现实和虚幻相融合的作品是什么样。当然,虚幻总是占据大头。而像作者这样用偶然性联系现实与虚幻的方法的确新奇,而且,真实感很浓厚,同读者有一种心心相应的呼唤。可惜的是,我总感觉作者没能通过这个途径强烈地表达他的主旨或愿望,仿佛浪费了一个好法宝似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又联想到我的一篇作文,是一篇短篇小说,有主题,但也有很多与主题无关的旁生的细节,分别指向着不同的小思想。就好像人一生的经历是有基调的。但也会有很多零碎的思绪,便是这样一个构思法。兴许作者也同我有相似的想法呢,并且灵泛运用了更高明的手法和深厚的文字底蕴,才造就了这部小说集呢?如是这般,我便并不觉得他的高明了。因为在我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我明白古今中外,任何一篇文章,脱离了主题,就必是没有灵魂,没有价值的。正如纪伯伦所教我的:“人若沉醉于幻象,将会将自己对它含混的表达当作醇酿。”文章若是这样不切实际地创新,就会失去文化的根,最终只会萎靡、衰落。这样的文章,顶多自娱自乐。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就是现在的一个时代主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变得迷茫,在无力应对的情况下,便表达出一种深切的惘然、惆怅之感。但从字里行间,我们也能读到,作者并非想要表达这样的一个意图。所以最后我认为,作者是以他的心灵为笔,写下这本书的。他将自己内心真实所想,所经历过的,把它呈现出来。以“奇”为切入点,将生活的百般滋味和理想的万种多情,巧妙地杂糅在一起。混合出来一种欲说还休的独特味道。我想这是东京奇谭琪最美,最神秘,最神奇的一点吧。
真正的小说家不会从虚幻中寻找存在感,而是会从真实中提炼出它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