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最近看的书大都关于披露人性丑恶,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竟觉得有些“治愈”。
这本书中的人物塑造得很鲜明,同时也没有立场坚定,十恶不赦的超级反派,普加乔夫作为被抵抗势力的代表,常常流露出一些可爱之处。从主角到配角,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往往在真实面貌之上覆盖着一层浅谈而实际存在的人性光辉。
这个贵族青年军官与上尉女儿的爱情故事,初看颇具童话色彩。数次于险境中脱身、危急时总有贵人相助、瘦弱美丽专情的女主人公、以及男主人公十分凸显的机智勇敢与英雄主义特质,这些童话不可缺少的元素,以不那么浪漫而梦幻的手法将一个幸福美满忠贞的爱情故事叙述得诚恳而有生机。
当然,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男主角彼得在要塞被占至救出玛莎的过程中,不断做出的内心抉择及数次机智脱围,也是相当精彩的一部分。面对巨大的绞刑架和士兵们炽热的目光,彼得始终选择了坚持原则,誓不屈服。此部分所体现的人之善,再次将男主角的品质以及普加乔夫的宽大为怀,知恩图报点明,同时反应出来作者在选择历史题材时的客观辩证手法。
写到最后,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被我遗忘了的人,什瓦布林。在小说里,他就是如同“炮灰”般的存在,纵然有对爱的追求与渴望,却不敢直面,不敢以正当手段竞争;纵然内心澎湃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却又如此轻易地屈服于利益,背叛自己;纵然对所恨之人心怀万般不甘,却只能使用卑劣的雕虫小技并且最终一败涂地。种种体现,似乎都在衬托着主角的耀眼光环。无足轻重,可恶可悲。
“爱惜名声须趁小。”
这是彼得的父亲送给彼得的话,而他也确实做到了。同时,普加乔夫之所以能成为作者笔下的伟大民间传奇人物,也是由于时刻展露出的微妙人性之光。
人生不一定像童话,童话却是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