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庸俗得像个野兽一样张牙舞爪,总好过如今怯懦得像条蛀虫那样等待灭亡。”
迄今为止,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现实主义。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请原谅,以我贫瘠的知识面来看,这一本书于我,就是极贴近自己的青春颂歌,是辛辣的,嘲弄的,又无与伦比明亮的现实。
他写少年。写无所事事靠山吃山,写白日做梦成日幻想,写两肋插刀恣意妄为。譬如说,当所有人为汪若海出头,气焰嚣张地群殴一个可能无辜的孩子时,当我认出这是曾经相当和我要好的一个同学时,当我可以试图阻止时。我却跟着他们一起,不声不响,抡起砖头砸向他的后脑,我砸得最起劲儿,最凶。
可是为什么?
后来我对米兰无故的辱骂和欺凌,完全不复最起初的痴迷和仰望。我用尽全身解数,利用能利用的一切恶毒淫秽的字字句句去伤害她,我感到快意,感到极致的舒适。
这又是为什么?
最可怕的是我非但没有觉得非常愤怒和悲哀,更多的是一种急切的感同身受和深深重重的无力。因为他分明地,完全地,就是在塑造一种真实的庸俗。他摒弃从前对少年的描绘,将阳光的温暖和毒辣一同散发,那些自私的,懒散的,恶毒的,执拗的,虚伪的,死要面子的阴暗面,血淋淋地摆在面前。他说,喏,这就是少年,这就是青春。
这就是你们敢想不敢做的一切。
简直让我无地自容。
我无法深究其中蕴含的政治,人性,过往。所能读出来的,真的只是最感同身受的这些庸俗。尽管他们身处少年时,荒唐又平庸,自大又笨拙,他们用力地搅着浑水,一边自我放弃一边做着英雄梦。他们迫不及待地证明自己成为了大人,偏偏又保持着少年人的一点点单纯和热忱。
太矛盾啦,像一锅杂烩。
但事实是无论你在这个年纪做了什么混账事儿,逃课,打架,斗殴,进局子,偷女人,或者背叛,反目,断交。它都将成为很多很多年之后,经过时光摧残和磨砺之后,在饭局里举着酒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思绪万千。
将永远怀念,永远用热泪浇灌青春。
可能这就是春夏秋冬交替,岁岁年年走过的意义。我们生来平庸,同样,我们生来就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