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刘荪蕊||读《文明的溪流》

《文明的溪流》

这本书与《人类征服的故事》虽主旨类似,但叙述方式却大不相同。溪流从地球的构造始源,没有地球完美的宇宙环境,也不会有现今人类生活的怡然自得。从生物的起源,三叶虫开始,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类的诞生及文明的发展,文风绚丽而风趣。

要说拿什么与文明作比,当是溪流最合适不过。地球上人种各异,在未被科技发展所串联起来时,各个区域的文明互不相同,每种文明都拥有最独特之处,也不经意有着许多共同点。从人类历史诞生之初,古代文明流传至今,一些已失去本身模样,大部分已随烟尘消逝,只能从一鳞片甲中追寻些许古老的踪迹,而能够绵延不断流传至今且能寻见过往堆积的馨香的,只有中华文化。可见,文明的流传是多么不易,就如一涓细流,清澈澄明,却要经历随时被污浊,甚至断流的危险。而能够坚持流淌,直至通向一片汪洋大海的文明,周围自是花繁叶茂,河清海晏。那汩汩的流水中,倒映着的是屹立的人类进程,不屈的进步轨迹。

“即便到今天,能真正整理、约束自己思想的人,还是少数。世界上大多数人,仍然是靠着想象和冲动在生活。”文明的溪流还将继续潺潺流动,文明的发展没有尽头。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光,可照亮物体,文明,可照亮人心。

【读书周记】刘荪蕊||读《人类征服的故事》

《人类征服的故事》

“我说了这么些话,让你们瞠目结舌地听着,并不是我要自夸博学,或庆幸运气好,靠分期付款买了一本大百科全书。我只在永久乐器上略奏了两三声,来警告你们不要读错了下文。”

在书的序言中,作者房龙便先写了这么一段话。他告诉读者,这本书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显示他对于宇宙、人类了解的有多么深刻透彻,而是经过一定程度的学习后,来述说他对人类历史、所处地位的看法,也许在他的视角里,读者能够发现世界不同的一面,以及人类的伟大和不可磨灭的意志。

光是从书的第一部分的标题,“万能的人类”就足以看出,这本书无疑是要大大赞颂人类的。人类能进化至现在,离不开祖先们源源不断的发明、对自然的征服,第一部分便着重介绍了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瞬间。一个人的精神越伟大,就越能发现人类具有的创造性。由于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和经历,对于多数伟大的发明,我都不太容易产生感叹,但作者的文字将画面拉回至人类起源,地球未被开发的时候,便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人类精神和心血的汇聚,凝结着智慧的力量。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上古的人”,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两河流域灿烂的文明,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人类征服世界的卓越本领。由文化的传播、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了人类进化过程的艰难漫长和凭借智慧征服自然最终登上金字塔顶端的伟大。人类的的不断发展其实非常顺理成章,因为血管中流淌着与生俱来的强烈好奇心和特殊的勇气。

“本书所抱的哲学观,是主张乐观的。相信前程都是希望。人类并不是命运底下的可怜虫,实在有无限的力量来发展他的大脑。人类现在刚刚走上有理性的生活之路,可以很快地找出哪条路能领导他最终脱离现在的这种苦海。”人类的脚步永不会停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无尽的远方,永不灭的光。

【读书周记】刘芬‖读《与神对话》

与神对话?作为一名忠实的唯物主义者,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装神弄鬼”、“迷信”。再转念一想,好歹是一本世界级名著,又是文学社指定书目,一定没有这么简单。

于是饶有兴致地翻开书序,当看到,诸如“这是一本使无数人从逆境中重新爬起来的书目”、“看过的人都豁然开朗”的字样的时候,我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一本鸡汤文学。只是为什么要叫《与神对话》呢?我心里半是好奇,半是抱着看点励志鸡汤鼓励一下自己的想法,正式开始阅读这本书。

入目的是一片一片的用不同颜色的字眼标记出来的对话。“神说”,“我说”。全书好像全是我和神的对话,倒是很符合书名了。

待真正看完后,我对此书的看法却不一样了。

“神说,如果你认为你情绪低落,诸事不顺,万念俱灰,你就换种思维;如果你认为世界是个糟糕的地方,充满了负面的事件,你就换种思维;如果你认为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而且似乎再也没有办法恢复原状,你就换一种思维。”

“神说,身处逆境仍要赞美世界。”

“神说,你能创造一切。”

与其说是神说,不如说是作者说。而书中所谓的神,大概是作者心中那始终向上光明的一面吧。

世上有神么,我想是有的。所谓神呐,就是我们自己呀。当我们不惧世间困苦,当我们笑对人生,不就成了自己的救世主,成了自己的真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