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李晨昕||读《文明的溪流》

人类的文明绵延至今,无数细小的水源汇集一处,终成就潺潺不息的溪流。

无论是翻过多少本厚重的历史书,还是看过多少关于人类漫长文明的纪录片,翻开这本书之后却还是难以避免地为之感叹,从宇宙洪荒之起,到人类初现的远古时期,再推进到文明开始产生,人类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过程,其中多少艰难险阻都无法抵挡我们的脚步,如此灿烂辉煌的文明就这样诞生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蓝球上,说是亿万分之一的奇迹也不为过。

在看到书中对于地球的描述时,不禁我想起了前几天在电影院看的《流浪地球》,在太阳急速膨胀,太阳系即将毁于一旦的时候,为了不让文明成果毁之一炬,人类制定了让地球出逃的计划,甚至集中全世界的智慧制作出了几千个推动机与“领航者号”带离地球逃离太阳系,去到亿万光年外的星系重新安家,在巨大的危难面前,不再有互相争斗,有的是一起守护人类文明的信念。

电影中的刘培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

正是因为人类文明的来之不易,所以人类才要倍加珍惜,哪怕是异想天开,也要去试试看,正不真是人类这样一个渺小的存在,拥有的最宝贵的事物吗?

回到这本书,除开开始对于宇宙空间的阐述,几乎都是在介绍人类是如何创造文明的,或许有些古老的文明在战火的纷飞中被毁灭,但归根到底。文明还是成为了一条奔流不息的溪流,流传至今。

我仍希望在不可预测的将来,这条溪流能生生不息,人类的脚步,绝不会就此停下。

《读书周记》蔡璇晔‖读《人类的故事》

说实话,我并不太喜欢读这类书籍,只觉着读起来枯燥。我又不得不佩服作者,旁人读都读不大懂的书籍,他还需要创作出来。这不光是才能,还有兴趣和耐心。

在这本书被创作出来之前,仍有无数的史料记载各段历史,只是若说详尽,便是第一本。作者房龙先生给予了读者一双看遍星河的眼睛,来细数着人类历史的群星闪耀。

先是被带入原始地球,这个燃烧着的大火球,在表面被烧光后,在太阳破空而出的时候,第一个包含生命的细胞漂浮在茫茫海水之中,生命就此但是。此后不论是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亦或是哺乳动物,都是逐层进化的。
人类诞生后,文明自然也随之诞生。

就好像又回到了两河流域。河水向世人表示着这儿曾有一轮新月,也曾有过一段文明历史。再来到尼罗河畔,看着尼罗河的潮涨潮落,每一次涨落便又是一番丰收。伴随着沙漠中的足迹,访问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感受着埃及古文化古宗教的韵味。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古希腊也是整个欧洲的文明发源之地——爱琴海。大海文明充分展现着它与大河文明的不同,民主政治在这儿起源,欧洲文明亦在这里发扬。爱琴海孕育着人类文明。
再回到罗马。站在威尼斯广场,与现在的繁华大相径庭的,那时的战争突然而又猛烈。闭上双眼,似乎还感受到了当年的腥风血雨,金戈铁马。移步斗兽场,可怜那时奴隶的卑贱而没有人权。
我们时常会听历史老师说,有了城市,才会有文明。如果没有城市的存在,仅六百年来的进步是完全不可能的。在讲到中世纪城市形成的故事时,房龙忍不住把那些迂腐的家伙揪出来,进行驳斥。这位历史学家并没有展开宏篇大论,而是抓住了”味道”这个非常直观的感觉,让我们想起亚瑟王时代的圣杯骑士和古代的法国皇帝,跟着他们的鼻子一路闻来。
人类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个问题时常会引起争论。自是进步了的,却也未曾进步。当无数地主剥削时,我想,这个时代在倒退,倒不如躲在山洞中不出来,群居生活倒还人人平等些。
房龙表面在描述着一个个光鲜亮丽的人类的故事,实则也描写着旧时期人心黑暗的一面。

正如房龙所说:历史其实就是一座非凡的经验之塔,是时间在流逝的岁月当中建造起来的。要登上这古老的塔,并从一览无余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经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儿没有电梯,也没有捷径,只有意志力坚强且虚心好学的年轻人才可以攀爬到塔顶。
人文历史发展还需探索,五千年文明不会完全被解开,还需留些敬与后人来研究,探索。

【读书周记】刘荪蕊||读《人人皆可为国王》

《人人皆可为国王》
“乱世中的美神”

“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人生光影无止息变化,黑暗之后就是光明,身处黑暗也要仰望天堂。人事全非,花开花落皆有意。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提起李清照,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这一句,美得如锦绣云烟中一枝梨花,干净简明。对于这样一位风云于尘世而又脱于尘世的绝代女词人,我一直是想了解而又怯于细读,翻开这本《人人皆可为国王》,第一眼便是“乱世中的美神”,不长的篇幅,却足以让我浅浅一读这位“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文学家”空前绝后的人生轨迹。

如评价所说,作者梁衡在文中体现了十足的大性情、大手笔、格局很大,可以从人物的完整经历入手,视野很大,可以从人物的各个层面分析,聚集在这篇散文中的乐与愁、爱情与才情、家国与独行,较丰富地展现了众多传奇中的一个,足作为书中伟大人物中的一位代表。

前半生的欢,在于李清照的娟秀容颜、官宦家庭、文化浸透及美好爱情所带来的外在与内里的享受。“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首《点绛唇》,将轻荡秋千嗅青梅的的无邪少女形象勾勒得羞涩难耐,温情脉脉;一篇与元结所作《大唐中兴颂》相和的诗用大气的场面描写和开放的历史眼光体现出女子的豪放与爽朗。“少女拥有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步入爱河的李清照,也谱写了一段爱情佳话。丈夫赵明诚风度翩翩,二人又是文学知己,如此的门当户对又情投意合,当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的甜蜜娇嗔,或是《一剪梅》中的“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醉花阴 重阳》中的“人比黄花瘦”,都将彻骨的爱之深、痴痴的情之切一一表露。“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

后半生的悲,依作者分析,由三部分组成:对幸福的爱情、国家的前途、自身价值的追寻。丈夫的临阵脱逃,后又去世,接着再婚又离婚,她没有畏惧于封建社会人们的指指点点,而是坚持着独立的人格,坚持高质量的爱情,“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好一场恶斗。”同时面对流离失所与知音难觅的痛苦,怎一个愁字了得!

“后人评李清照常常观止于她的一怀愁绪,殊不知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再读《声声慢》,已不再只被韵脚叠词所吸引。文章虽未完完全全地对人物抽丝剥茧,但已使我拥有了深入了解的欲望,便已足够。

“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读书周记】杜宇博||读《人类征服的故事》

        一位学生向自己的导师咨询复杂精妙的器械,老师笑了笑,说:“最精密而复杂的器械是你自己,任意一个细胞的分工配合都比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要来得复杂,更何况你这么庞大的个体呢?做学问首先要战胜自己,才有可能走得远。”这位学生是杨振宁,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