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姚芊芊:《第七天》读书笔记

 

姚芊芊:《第七天》读书笔记

“那里人人死而平等。”“那里是什么地方?”“死无葬身之地。”

余华真的足够自信,什么都敢写。

死亡之极归于美好。

或许是年岁尚小,不太愿意去想象鬼神之事,更别提死后之事了。儿时听大人说,有些人死后到天堂,有些人死后下地狱——做坏事的人会掉落地狱,万劫不复。然后我就开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保持内心的善良和纯净,说来好笑,就是怕死后下地狱,为了死后给自己一方圣洁的土地。

所以我向往天堂,向往洁白的羽毛,向往幼稚的梦。

但,读完《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后,我明白哪怕看起来光鲜的时代华丽长袍也无法遮掩的污秽和疮痈,人世间还有尸臭、腐烂、骷髅……

但,读完《第七天》后,我明白死后还会有美好。

余华笔下没有“天堂”和“地狱”。所有的人都处在同一世界。这是个平等又不平等的世界,连尸体火化都分贵宾区和普通区。无论是塑料椅子区域还是沙发软垫区域,大家谈论的话题都是棺材的豪华奢侈,骨灰盒的精致高档,葬礼的隆重大气……一张张虚弱苍白的脸,一张张雍容华贵的脸,城市笼罩在大雾中,浸染着压抑的灰,人流穿梭,游荡在生与死的边境线上……

所以这里不属于“我”,“我”要去的地方是——死无葬身之地。

死无葬身之地。或许心里所想的是——阴霾密布,阴森恐怖,压抑,痛苦,黑暗,寒冷……但事实并不是那样。那里所呈现的是——青草遍地,水流清澈,树木茂盛,鲜花盛开,微风和煦……

“我”在这里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死后好像脱离了所有痛苦的人们,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享受这永生的快乐。

没有仇恨。正如张胜与李姓。他们之间的怨恨剥夺了他们的生命。但死后,他们只是每天陪伴着对方,一起下棋,一起悔棋,竟有种合二为一的默契。在人世间,他们原来是最仇恨彼此的一对人,死后却变成了最爱彼此的一对。仇恨被永远隔离在生与死的界限,仇恨消失在那个痛苦的世界。

充斥着温暖和爱。谭家鑫依旧开着他的餐馆。所有人都配合着他们,做着夹菜的动作,做着端酒的动作。谭家鑫愿意这么做,他认为他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大家也愿意这么做,大家认为是自己给大家带来了快乐。都是相互的。彼此付出,互相的关心。是极乐世界么?鼠妹死后,伍超卖肾给鼠妹为她准备下葬,女人们给鼠妹编织长裙,她的身上长满了青草和野花,如新娘般美丽。婴儿们唱起夜莺般的歌,为她送行。这就是爱么?

为什么余华要塑造一个“死无葬身之地”?

因为不存在。

正是因为不存在这么一个极乐世界,所以人们幻想,渴望拥有。人们不希望死后只会冰冷地沉睡。人间过于浮躁,人们自私自利,利欲熏心,每个人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因为要生存。但是死后就不再需要担心生存的问题了。人间烦恼挠心,死后归于美好。

余华把笔变成了一把刀子,不动声色却又温情脉脉地解剖着这魔幻着的现实。

“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么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谢谢你,余华,让我做了一个荒诞却美好的梦

《[读书周记]姚芊芊:《第七天》读书笔记》上有2条评论

  1. 荒诞中露深意,暗讽里有无奈——不是“人人生而平等”,而是“人人死而平等”——余华是个严肃的作家,他的写作姿态是端正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