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周迈:《第七天》读书笔记

读《第七天》
—— 韩寒说过,所谓的正书,乃是过了七月份就没用的书,所谓闲书,乃是一辈子都受用的书。
最近又读完了一本闲书,不说受益终生,但却是回味无穷的。看了知乎关于这本书的评价,有些人的批评仿佛自己是一位深谙语言与文学的大师,开口文笔,闭口结构,洋洋得意的姿态就好像恶狗出栏,终于找到了可以肆意批评的下嘴口。你们的文字里我看不见失望,只看见卖弄。而那个写着旧新闻的余华笔下,我却读到了真诚,是只属于哪个时代的心酸和凄惨。
—— 无论多么美好的体验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落在昨天,一如时光的流逝毫不留情。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痊愈,再受伤,再痊愈。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伤。或许总要彻彻底底的绝望一次,才能重新再活一次。
中国传统里的”头七”,荒诞的见闻和回忆。一切是从死亡开始的。一个死去的叫杨飞的灵魂在世间游荡,自己去寻找殡仪馆。这样的开头略显惊悚,却新颖别致,吸引我“一天一天”地看下去:
前妻、养父、养母、饭店老板、鼠妹,那些活着的时候的挣扎、痛苦、死亡,还有死后的遗憾、牵挂、寻找。
“我”一一遇见了他们,生前,死后也一样。
余华曾说过,一本小说写出来之后就不属于作者了,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他们不受作者掌控,作者所能做的只是写。每个读者读到的人物,看到的命运,感受到的情感,都只属于自己。而书中“我”杨飞的命运,在我看来,虽是不幸,但又是幸运的。
形形色色的死者,光怪陆离的场景,经历着人情冷暖。读出了余华对于这个社会的深深无奈和愤怒。他让小说的荒诞走到极致,把扭曲的社会现实以最残酷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是为了给我们敲响警钟啊!
——他惊讶地向我转过身来,疑惑的表情似乎是在向我询问。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最终的,人们向往的那个鸟语花香的安身之所,是死无葬身之地。

2017-08-26 周迈

《【读书周记】周迈:《第七天》读书笔记》上有1条评论

  1. 我个人几乎能够百分百接受你这个关于本书的读后感——余华就是“无奈和愤怒”,他的叙说姿态却不是横眉冷对,而是云淡风轻,这种举重若轻更让人感慨万分,却只是耐人寻味的不畅所欲言——没说出来的比说出来的意蕴丰富多了去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