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众神》
读完这本书已经两个多月了,之所以一直没写点什么记录读它的感受,是因为怕自己对作者意图的妄加揣摩完全无法深入。
这是本必须从头看起的书。当我这些天翻开它想要重拾每个细节,我发现脑海里一团乱麻。
无奈,只得冒昧用回忆来完成这篇拙笔。
刚刚被带进美国这片充满着文化碰撞与无限可能的神秘国度(这里用到“神秘”一词,一是因为我没亲身去过,二是因为作者的叙述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超级大国的亦真亦幻很是迷人。),我以为这是本纯科幻读物,也就是用各种玄乎又高深的名词堆砌,以达到哄得读者们无限遐想的奇文。然而,愈往后读,我愈是发觉,这些神的背后不仅拥有科幻的吸引力,而且蕴含着值得每个人思考的哲理。
关于小说中那些神啊地啊的名字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仍记得最让我读来眉头紧皱的是文章的主要矛盾——新神与旧神的冲突。新神顾名思义,当今社会收人追捧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化身,旧神则是那些从老祖宗辈供奉至今的神。由于美国是个通过殖民而生的国家,各国的神被殖民者带到此地,每个神都靠着人们对自身的崇拜而活。人们若对他们渐渐遗忘,则他们的力量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新神靠着如今人们的热忱迅速崛起,而旧神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免不了与之一战。
在这不断地冲突与矛盾中,人性的善与恶都被揭露得一览无余。
我越发抓不住它的主旨了。它似乎是历史深厚文化积淀向当代社会对其不闻不问的申诉,又似乎是对信息浪潮中人们对电子产品狂热追捧的警示,我说不准。
作者尼尔·盖曼在成书后说过:“书完成了,我停下来。回头再看,我觉得自己并不是胆大妄为,只是别无选择。”他不是个美国人,他写书的过程就同我们阅读的过程一般是在寻宝。他走过美国的各种偏僻小路,书中的每个地方几乎都能在美国找到原型,这是这本书的另一大魅力所在。某些时候我觉得他像是个被糖果迷住的小孩,不仅自己要贪婪地舔舐,而且迫切地想昭告世界,糖是什么滋味。这大概就是他所说的“别无选择”,不是被逼迫,而是无法等待。他的确也做到了。《美国众神》这颗“糖”先以科幻大片般的开头紧紧揪住我的心,再步步深入,挖掘出出人意料的宝藏。
写到这里,我可以解释为何我要将它概括为“虚妄的现实”了,扎根于生活,源于作者切身的情感体验,营造的确是个虚妄的世界。
而我之于它,实在算不上了解。但我不得不承认,我喜欢这本书,非常喜欢,它就是有那种魔力:认知不成熟的读到各路神明的神秘,稍微好一点的读到其中折射出的现实,而最能洞悉一切的能读到什么,恐怕得去问作者了。至少我无论如何沉思,总觉有所不及。
我想用《今日美国》里的一句话来结尾:
“只要你思考过世界何以成为今天这样,就一定会被《美国众神》的魅力俘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