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为了讲述》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加西亚•马尔克斯
“外公有他的视野,我个头小,视野有限。他问候阳台上的朋友,我眼馋小摊上的玩具。”
当我终于把书放下时,不由得想起书里这样一句话。我也是如此——视野窄的我对于加西亚书中所想表达的思想,也许只领悟了十之二三。但这浅浅的十之二三,却也让我受益匪浅。
“妈妈让我陪她去卖房子。”书的开头一句话,让我有些怔愣。这种怔愣持续到我懵懵懂懂读过前面二十几页,无时无刻夹杂回忆和现实的混乱时间线一时让我缓不过神。但后来想,正是加西亚这种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写哪里的风格造就了他叙述时事件紧密联系,表达全面的特点。开头花了整整一部分的篇章叙述他的童年时代——当然是夹杂在去买房子的事件中的——写他故地重游,虽然并没有达到初衷,却勾起了他无尽的回忆,给了他勇气与决心向写作的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这辈子我只想当作家,也一定能当上。”当时仅仅二十的加西亚打算放弃法律学业转而以写作为生。在这短短的两天旅途中,母亲劝说过他无数次,但他每次都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哪怕落魄,哪怕艰辛,他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不仅当上了作家,还当上了全世界有名的优秀作家——回望那时的坚定与一腔孤勇,这是何等的勇气和信心啊!那时他的生活正一团糟,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逃过兵役,得过两次淋病,义无反顾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在哥伦比亚的沿加勒比海城市巴兰基亚和卡塔赫纳游荡,为《先驱报》撰写每日专栏赚取聊胜于无的稿酬,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我还嫌不够,居然要和一帮形影不离的朋友创办一本胆大妄为、穷途末路的杂志……”读到这一段时,我几乎是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段短短的文字中,透露出的自嘲意味背后,却是无可比拟的决心与对文学的极度热爱,甚至还有因为坚持而迸发的欢愉。
他有怀疑过自己吗?也许有。“此后,我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用打字机敲打出来的,个中艰辛,他人殊难想象……此前,我的生活中充满着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被生活狠狠伤害的加西亚,也曾经质疑过自己。但我相信,他每次回望那段坚定而义无反顾的时光,都会给自己多添加一分前进的勇气。这本书对他来说,也许是对年轻时光的回忆,但我们读来,则可以从中汲取为坚持梦想继续前行的勇气。
整本书中,除了对文学的热爱,篇幅较多的就是加西亚对亲情友情与爱情的感触了。书中有一段让我感触颇深:“……他们两都说这场死去活来的爱情有三个决定性的时刻。……妈妈和弗兰西斯卡表姑姥姥坐在圣坛左侧的长椅上,听见砖地上传来爸爸的弗拉门戈舞鞋声。……他站在靠门最近的柱子边,他能看见她的背影,她却看不见他。她憋了几分钟,没能憋住,回头往门边看,差点儿气死。他也在看她,四目相对。‘正如我所料。’已至暮年的爸爸依然倍感幸福。妈妈则不厌其烦地对我说,她中了圈套,整整生了三天气。”这样可爱的父母,这样甜蜜而真实的感情,在加西亚笔下无比生动地重现,读之就让人念起生活中那些同样可爱的片段。这样的能够引起读者深度共鸣的文字书中还有很多,读来亲切生动而又有趣,实属罕见。
因为时间原因,我只能够将这本书粗略地读一遍,还有许多细节未能细细品味,例如加西亚在校园时与同学一起读书讨论的时光、加西亚对海明威的敬仰以及他与一些同样有名的作家的交往等等。但仅仅是粗略读来,一个从骨子里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用马尔克斯书中的另一句话来结尾吧:“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