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救赎的究竟是谁?
刚开始时,作者用一种稚子般的眼光去看待过去,那段欢愉的过去。那里有他和哈桑的“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之树;有他们的“病玉米之墙”;有他们一起爬过的小山;有他们一起看过的朝霞;有他们一起读过的故事;有他们共同成长的回忆。那是一段美好到极致的时光。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不长。阿米尔赢得了风筝比赛,也永远的失去了哈桑。其实在我看来,哈桑或许从未怨恨过阿米尔。从前,他为阿米尔挡去一切伤害,给予阿米尔最大的鼓励;后来,他为了阿米尔选择离开。不,或许他是不想离开的,若非阿米尔的逼迫,我想他将守护阿米尔一辈子。阿米尔在他心中永远是那个他所要忠诚,他所要奉献一辈子的人。这种爱深深的沉淀至他的骨血中,驱不开散不掉。
失去哈桑后唯一让阿米尔些许慰藉的便是父亲的爱意了。阿米尔的父亲是我全篇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无论何时,他都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在他辉煌时,他醉心于公益事业,他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使他成为在阿富汗万人敬仰的人物。到了美国,他背井离乡,却在生活为难时,拒绝救济金,靠自己一双手重新打拼养家糊口。他不信天不信地不信真主,他所相信的只有他自己!父亲或许不太会表达那些柔软的爱,只是诉说着对阿米尔的不满意,可每当阿米尔出现彷徨出现困难,父亲任是那最坚强的后盾,最明亮的灯塔。父爱无言,潜藏心底。
而贯穿全文的人物,也就是主人公阿米尔。文章的描写中几乎没有赞扬,不是懦弱自卑便是自私胆小。他没有父亲的豪迈大方,没有哈桑的无私勇敢,甚至为了目的不惜使用一切手段。他就像个普通人——不,他就是个普通人。阿米尔只是个普通人。一段还算欢快的童年,一种普通至极的性格,一条墨守成规的人生轨迹。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然而这个普通人,最终选择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最终他终于愿意为了哈桑为了自己踏出那一步。他来到战乱的阿富汗,面对“恶魔阿塞夫”。他仍旧恐惧,但这一次他没有选择退缩,为了哈桑!或许这一刻起,他才成为他父亲心中所希望的样子,他才成为那个不普通的人!
悲剧总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然则真正的美好又怎会惧怕一时的阴暗。
哈桑,从来没有丢掉过风筝;阿米尔,终于追回了风筝。被救赎的究竟是谁?是哈桑?还是阿米尔?或者是我们?我们的人生中或许会出现无数次错误与后悔,然让罪行导致善行,那便是真正的获救。别再犹疑于过去了,想想未来罢,想想如何才能躺在蓝蓝的天空下,看着风筝飘过,默念着:我努力了,我无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