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黎韵雨:读《约翰克里斯朵夫》

  • 读完《约翰克里斯朵夫》,总觉心底潜藏已久的暗涌几欲腾空破壁,却又逐渐趋于平息。那一阵阵回荡的,经久不息,仿若就是文中升起的钟声。

先谈谈作者,我极佩服罗曼罗兰。面对历史与现实,我们总说时势造英雄,可1902年的罗曼罗兰,在那个社会动荡,文学萎靡不振的时代,他成了时势,然后创造了克里斯朵夫。
现代大多创作者的意图,总是为了记录自己,甚至很多都不能说是在创作。而像罗曼罗兰这样,塑造起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为了当时,和未来而写。他借笔讨伐,他站在克里斯朵夫的肩膀上。
同克里斯朵夫站在一起的,还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伏尼契笔下的牛虻,肖洛霍夫笔下的葛利高里,还有在抗日战争时期,翻译这本书的傅雷先生。
这样的作者,往往才是文学最忠实,最炽烈的伙伴,因为他们将创作带给文学之外的人,带给文学之后的人。
如罗曼罗兰所言,“但愿克里斯朵夫直接接触到那些生活在文学之外的,孤寂的灵魂和真诚的心。”

读完这本书,让我用两个词来形容大概是“战斗”与“孤独”。
约翰克里斯朵夫终生的追求不过是自由。他倾其一生去探索,去战斗,罗曼罗兰说,这动力来自于宇宙间普遍存在的,那种神秘的,但又是强大的生命力。他桀骜不驯,真实,甚至蛮横,他曾挥舞着堂·吉诃德式的长矛与自己以外的世界斗争,也曾安然快活于自然生活。也许他的一生没有那么多伟大的成就,但它却是一个深深烙印在时代中,镌刻在岁月里的斗者。
平凡与平庸是不同的。平凡的人也会斗争,本可以安知天命的时候,却仍然冲着命运去发起细小而坚实的呼喊。成功或失败,抑或得到一个可有可无的结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见那一个个平实身体后,放肆招摇的明亮灵魂。
加缪说:“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在痛苦的大地上,它是不知疲倦的麦草、苦涩的食物,是大海边吹来的寒风,是古老而新鲜的曙光。在长期的斗争中,我们必将和这些事物一起,重造这个时代的灵魂。”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注视着这世界,并且爱他。每个人都必须要斗争,同自己,同别人,同思想,或是同时代。我们在斗争中逐渐看清自己的孤独——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因为人具有那么多的相似,而我们终走在一起。

我看见战斗。在战斗中趋于孤独,在孤独中继续战斗,倒下又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们都一样,都背负着那“慢慢凋残的孤独,耀眼的孤独,义无反顾的孤独。”
有一天,我们将为了新的战斗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