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夏睿敏:读《许三观卖血记》

人生大概就是白开水,哑巴咂不出什么味几来,要甜就放些糖,吃咸就掺点盐,冷了就烧开喝,烫了就凉些时间。总之,许三观他就是有办法,囫囵吞下这一杯的寡淡无味的,管他呢。

——记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按不下暂停键,抽毛线球一样,不知不觉地翻完到最后一页。时间如此之快,弹指之间便是一生。

我慕名看了韩国版翻拍的电影《许三观卖血记》,区别(我尽量不用‘差别’)很明显。我想这就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比方说他们没有经历“公社”“文革”“下乡”,直接略去了文革时夫妻之间最感人的暗暗地关怀与小家之中的醒悟。书中许玉兰被批斗,只因为年轻时与何小勇犯小的错被无限夸大,所有人性最残忍的一面爆发了,几个儿子竟都害怕给母亲送吃了,而最厌恶提及这个错误的许三观反而送去饭锅,虽然他对群众说“我是给他吃好的,我就是包庇她!”却背着他人对她说:“我把菜藏在米饭下面,现在没有人,你快吃口菜。”这很现实,在那时候偷偷摸摸,明哲保身。也很真实,在能保住我自己的情况下,我就能保护你。

这也是商业的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差别,所谓电影,用亲情赚足你的眼泪,许三观被塑造成有疼爱家人的丈夫及父亲,许玉兰是坚强的贤妻良母,何小勇和他妻子是不容分说地坏,虽然这样塑造人物传递了正能量,把好与坏区分开来,但作者在文学中所希望着重反映的并没有反映了出来。总是欠缺了一种对双面人性的剖析与社会大图景的窥探。书里面的许玉兰身上带着浓浓的市井气息,她的大惊小怪,她骂人的言语,她坐在门槛上的歇斯底里,她选菜时霸道蛮横。似乎所有的行为都证明她是一个庸俗的妇女,闹哄哄地生活着,可是她也有可爱的时候,在饥荒时她做粥时撒上几把糖为丈夫庆生,最后她抱着哄着糊涂了的丈夫……余华似乎在浅浅叙说着:那些平凡,甚至庸俗的人,既有他们最丑陋肮脏的一面,同时也在某特别的时刻迸发出人天性的爱。

我笑话许三观,他在饥荒时梦着描述作一场大餐,但谁没有在“黑暗中疯狂梦想美好呢?哪管是逐一梦想,还是求一次肚皮填满?

我笑话许三观,他已富足,却因为卖不出血吃不了酒楼菜而崩溃,但谁没有痛哭过自己不如前?哪管是失了信仰还是卖不出血?

我笑话他,到头来竟然是傻傻对着镜子痴笑。

我们竟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