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曾麟茜:读《希腊神话故事》

战,城民之怒空弮白刃死,神祗之争比法斗智伤。施瓦布的《希腊神话故事》叙述了特洛亚战争,它是希腊神话海洋中的一颗明星。

施瓦布的语言朴实,除了偶尔为神祗而华丽,为勇敢之人而激烈,都是白描。人物一般的心理都用诸如“伤心”“愤怒”“怜悯”“感动”“高兴”的词直接概括了,很少再展开。我想这也是我读过的最原始的西方文学。希腊神话,是极具有象征性的。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也是西方艺术的土壤。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为什么说是范本?应是后来之事都是对神话的某种重演。人类一路走来,从森林到农田到城市,我们依然拥有那些情感,为那些事情而冲突。想来又悲伤又庆幸,终走不出去,但圈套内一个细小的变化就可以让全人类焦头烂额不至于无聊,所以也被迫乐此不疲了。《黑客帝国》里“那位法国人”说:“世界只有因果关系。因-果。因-果。”那么希腊神话为我们展示的就是社会里最基本的因果关系。如果你抢走我的妻子,我就不惜发起战争把她抢回来(也许这个“战争”可以成为一个这样的喻体:即人们为了追求某件东西,不惜发动多余必要的努力);如果你杀害我的女儿,我就质疑你的女儿生活的权力;如果你染上“瘟疫”将要危及我,我会恐慌,宁愿现在将你抛弃,即使你在未来是我们胜利的关键…… 如果我的大脑更加灵敏,从“海伦被劫”到“波吕多洛斯的牺牲”都可列举出对应的历史事件。啊,这么多个年头,人类是进步了,但是如果说我们的基本组成是一些零件,我们的进步只是这些零件组装方式的灵活化罢了。

着眼小处,窥视智慧。看看古希腊人何所想。

我总以为,希腊的诸神权力太大了。他们可以决定离弓之矢的方向,改变一个人的心境,用金色天平之砝码敲定死亡,吹气成尘世之风,动指则群山震栗;当然,话说回来,传统的基督教里,上帝的权力比宙斯的还要大,因为他不受制约。但是上帝给了他的孩子,如牧羊人给了他的羊群,以自由,所以在他们自相残杀时上帝所愿意做的只有流泪。希腊众神不然,他们随时下界左右本来的“因果关系”。虽然可以说他们的存在被包含在了另一个更大的因果体系里,但那个世界就会比现在这个让我们更加不能理解了。然而希腊众神是古希腊人想出,自然让我们看到,古希腊人的神比现代人的神更加渗透生活,神的渗透程度取决于人们对世界的理解程度,更准确地说是,人们所认为的自己的对世界的理解程度。其实,从某种角度观察,神也好科学也好,都是一种解释的方式。不同?我想科学更接近纯粹理性,人们因此达成一致。显然在我们的时代自己比所谓神的使者更能说服自己。这也是科学之美所在……

以我一贯的碎片cliché风格,必须谈谈“启示”。

关于争夺及其目的。本书争夺的对象主要是女人。普里阿摩斯的姐姐赫西俄涅被掠为萨拉弥斯的女王,家人耿耿于怀。家人,,耿耿于怀。海伦被帕里斯劫去,“半是拒绝半是顺从”,而希腊人一行言她是不情愿被抢走,因此发起了十年之久的战争,牺牲无数。阿波罗的祭司让帕特洛克罗斯把女儿从阿喀琉斯的帐中带出来,“她不情愿跟随他们,因为她已经爱上了她那温柔的主人”。争夺难道不关乎被争夺一方的意愿吗?是因为被争夺的是弱者吗?那么当代一些国际事件……

关于家庭。普里阿摩斯:“只要我能把我最最可爱的儿子抱在怀里,哪怕在船边等待我的是死亡。”勇士赫克托耳对妻子:“使我更为关心的既非特洛亚人,也非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所遭受的苦难,而是希腊人把你掠去做奴隶。”这些伟大的爱是基于什么之上的呢?是我们所谓的“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吗?

关于生命。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伊菲革涅亚一章。情转之速,非吾人所能及哉!

关于英雄的倒下。“于是他将身着做工精美的全部武装的尸体焚烧,进行隆重的安葬仪式并在榆树浓荫中间为国王建立起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此后长时间成为这个地带的一处名胜。”由此想到陈与义叹:“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施瓦布写下前面这句的语气十分平淡,仿佛是一种的敬畏的习以为常。什么才是对待过去英雄的最好方式?什么让他们永远留存?

唉。

(附笔记五张,供参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