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余湘培:读《动物凶猛》

(一)
凶猛的不是动物,而是人性中或潜藏或显露的兽性—那浓郁的黑暗,就算是最亮的光也无法穿透它一丝半毫,那样极致的黑,就像人的眼睛一样吸引进无尽的漩涡。
“人之初,性本善”,这口口相传的俗语却在近来诸多“熊孩子”的报道里愈显得苍白无力。将火锅直泼女孩子的脸颊、将水倒进价值近万元的钢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如此顽劣,他们未经世俗污染的眼睛里盛满了天真无邪,然而性恶论却是的确存在,并且在漠不关心更甚助纣为虐的家长那里更为突出。这不是纯粹的调皮、没有教养,而是人性中潜藏的阴暗面被过早地发掘、展现。
而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呢?或者追溯到古代战争是某一方胜利后所进行的屠城,这又是什么呢?那些在家里是温文尔雅的儿子、彬彬有礼的丈夫的男人,到了战场上却手起刀落,一颗颗人头滚在他们的脚下,猩红的眼里只剩下了浓郁的杀气,鲜血溅在他们的脸上、盔甲上也毫不在意甚至有一种别样的快感—这就是战争与杀人的魅力,人性中的兽性被彻底激发,尸体对于他们已只是毫无意义的一堆物质,不会带来任何的负罪感—这不也是一种悲哀吗?
(二)
讽刺,绝妙的讽刺,平淡如水的文字从王朔的笔下缓缓流泻,娓娓道来的日常生活是那样熟悉,却又陌生—完全的相悖的理念与语言,却好似在思维深处司空见惯,这是一种多么可怕而冷酷的洞察力!
几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市井小人物,说着粗鄙的市井俚语,干的事情荒唐而可笑,但无疑,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寻见自己的影子。这就是笔的魅力,这就是从作家笔下流出的文字所具有的与众不同。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在民众眼里是那样荒诞不经,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遭受凌辱却无法反抗时,阿Q精神通常是我们的选择。
就像在本书中的画家、吹捧家。可能有人会认为作家凭什么用笔杆子写几个字胡乱编造几个故事就有那么高的稿酬,也可能会有人凭借如簧巧舌天花乱坠步步高升平步青云,于是王朔便有了这两篇故事。

故事反映的就是现实,就是隐藏在人心中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