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一直认为《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不过是两本名气大一点的言情小说,只是出版的时间早了些,才成就了今天如此辉煌的地位。
言情,顾名思义,就是谈论情情爱爱的小说。如今的网络文学里无数言情小说泛滥成灾,相似的任务相似的情节,就像是《1984》里用机器以统一流水线生产出的黄色作品,不是没钱却倔强女主和狂拽酷炫霸道总裁就是男强女强联手打遍天下喜结良缘,这样的快餐情节极大地满足了现在人们高压下那一颗渴望所谓“爱情”的心,而这些这不就是简·爱和罗切斯特、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完美概括吗?那她们和言情、和所谓的快餐文学又有什么区别?
但真正翻开这两本书,认真地去阅读时,我才发现,我错得很彻底。“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这样的句子,其中所蕴含着的深意,又岂是整篇哼哼唧唧、纯粹为情爱所写的文章能比拟的!情节与套路的确相似,但内容和深度—书中所折射出的许多社会现象、女主角另有的自尊、自信与坚韧—这样的创新就足够立足世界文学之巅了。
晚自习,当我从《简·爱》中抬起头来时,却发现有同学抱着一本言情正痴痴地笑得一脸粉红色泡泡,曾几何时,我也会看着《花火》黯然神伤,平常生活里也会和同学们窃窃地讨论“单相思”、“一厢情愿”、“两情相悦”,但此时,我却不禁想问:高中的孩子真的懂得爱情为何物吗?
爱情是钱钟书和杨绛先生几十年的相濡以沫,是金岳霖对林徽因终生的不离不弃,是“我”在遇见百分之百的女孩时刹那间的怦然心动,是《红与黑》中于连与德·瑞那夫人之间纯而不纯的情感,是《雪国》里女子对一年仅来两次的“我”的执着……无数无数美好的情感在这其中萌芽生长,历经坎坷中终是结成香甜果实,几十年的相伴相守相随又岂是几句你侬我侬能够相比拟的!
爱情不是简单的口头几句“我爱你”,爱情不是“你负责貌美如花,我负责赚钱养家”这样肤浅的煽情的话语,爱情不是单纯对于美貌、金钱、地位、权势的追逐,爱情不是像夏洛特一样只是单纯地想要嫁出去,爱情不是为了炫耀而整天挂在嘴边的低俗,她是人性中最为柔软而又永恒的一点,那样的飘渺而又清晰,盛满了人类的整个心灵。
曾经,我也是埋头于言情无法自拔,成天叫嚷着“为什么世间会有这样纯洁又美好的爱情”而对女主钦羡不已,但现在,说实话,只有两个字—肤浅。纯粹为了谈情说爱而绞尽脑汁的作家们,相比于描绘着自尊自信自强的新女性的开创性作家而言,实是文学中再微小不过的一点浪花罢了。
另:
读《简·爱》: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恶劣的寄宿制学校,这些常人看来无法忍受的地方却恰恰锻炼了小简·爱的坚强的品格,给予了她异乎常人的镇定与勇气,在那个所有少女都如花般娇嫩的时代,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与她的向往自由的叛逆性格相反,海伦却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孩子,她对于老师凶恶的“宽容”、对于自己的苛刻,其实象征着的是现在大多数人生活中的大部分平庸。而里德太太的自私自利、勃洛克先生的虚伪与假慈善则象征着小市民们思想的局限与狭窄,他们眼前往往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人的一概与自我无关,是很典型的反面人物。
读《傲慢与偏见》:“但凡有钱财的男人必定需要一位太太,这是世所公认的道理。”这句出自庸俗的班纳特太太之口的话在读完全文后却是无比的正确,这实在是她煞费苦心嫁女儿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唯一真理。
“要是爱你爱的少些,话就可以说的多些了。”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
“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扯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