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李姝慧 :读《动物凶猛》

这或许可以算做一本青春回忆性小说集。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青春文章,看来看去都是一个套路,就连学校统一发放的《学××××会》的文章也都是些青春伤痛文学校园故事,我常常怀疑它们是否出自一人之手?相比之下,王朔的《动物凶猛》真是一股清流。

《动物凶猛》独立于书中其它三篇小说,主人公以中年男子的身份回忆十五岁的自己。那是在文革的大背景下,与现在的社会截然不同。十五岁的我,每天来回往返于寝室、教室、食堂,规规矩矩地听课、练习;书中十五岁的“我”的生活则丰富得多——用“万能钥匙”四处串门,跟自己的一群哥们儿抽烟喝酒打架泡妞……写到一半,“我”说自己撒谎了,“我和米兰从来就没有熟过!”然而整个故事都因米兰而起,交杂着“我”对爱的渴望,对强者的依附,强行掩饰的胆怯,内心溢满的虚荣。情感是真的,但故事是假的。正因为这些情感无比强烈,才制造出“我”与米兰很熟的假象。不过无妨,正如故事的名字所言,青少年没有成人承受的束缚之大,不会想着“我想,我应该老实一点”。他们放飞自我、挥霍青春,于是如上所言的种种心理,完美展现,编出故事来也不足为奇。我常常想这是不是有点矛盾,人们呼吁真诚待人,却又不愿看到人身上如动物般凶猛的一面,曾像“我”一样的,“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摧肝裂胆,其缝隙间不容发的”感情终于被磨平,看似没有了“动物凶猛”,可难道就真的人性十足?

之后的三篇可看作一个整体,作者更多地使用玩笑戏谑的口吻。主角们先是在“三T”公司里专为别人做不便处理之事;后来个个成为了作家,四处拉人请客;最后干脆工作也不做了,专门干起了吹捧人的活儿。越来越不正经,越来越虚构的情节,主角们却越来越认真。我看到他们一步步地堕落,自欺欺人,脸皮越长越厚,自己却仿佛浑然不觉。我觉得他们人都挺好,为什么偏走些歪门邪道呢?王朔描述这些游手好闲的堕落青年是为了展现青年们内心的病态?挣扎?是揭露社会的虚假?庸俗?我将视觉转向三个故事的配角宝康。第一个故事里,他请求“三T”公司举办评奖,为的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背地里批判别人无聊空虚;第二个故事里,他担心主角们的集体作家职业危及到自己的作者身份,居然到法院跟他们打官司;第三个故事里,他终于被杨重耍了一番,解气。宝康恰好代表着那么一群人,满心的利益与虚荣,自以为是得一塌糊涂。相比之下于观杨重马青等人是不是单纯而且可爱很多?

读过之后可能有人会觉得它阴暗,但我们总不能每天夸着这社会这时代多么多么好,而无视它的缺点与漏洞。适当的反思,合理的批评,可能锋芒刺了点,但我觉得比那些青春疼痛文学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多。作者更多地反映了人身上的动物凶猛,但我们仍可见那些发着光的人性美。那些与兽性并存的、众人赞扬而且追求的人性美,其实就在那里,二者虽对立,却共存。于我而言,不必掩饰也无须逃避,只要社会发展相安无事就好,不然哪有那么多有趣而且可爱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