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北必读】曾麟茜:读《东北游记》

                                                                      小人物们

                                                           ——读《东北游记》

        作为一本“译文纪实”,它竟让我多次想起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南方,与荒地差异不小,但是这本书的语言仿佛用中国大地之土塑成,以泥土的静默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这里有血泪,有历史,但是最重要的是,有些小人物。

        “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些文字里不能提到的,个人的戏剧化命运。”(P.174)一个时代浓缩成一摞纸,就好像一棵树变成树干的灰烬,无茎无叶无根,只剩一些元素了。《红楼梦》如果被编入《史记》可能只剩下一句话,怪不得人们通常喜小说而不是史书——真正有力量的,是人们之间的共情。真正可以被铭记的,也是人们之间的共情。

        这里有爱花的三姨。“ ‘你看看,你看看,你在香港的时候,东福都干了些啥!我本来想在那儿种花的!’她满脸愤怒和轻蔑地指着一片绿色的草皮。一缕灰白的头发从她的毡帽下跑了出来,垂在她晒黑的脸颊边。”(P.255)后来动乱了,她一心也只想种花。人各有所钟爱,或大或小,却本无高无低。她的“固守”让我起敬。

        这里有与外星人发生过性关系的孟照国。他对过程的生动描述令我哭笑不得,作者跟着的心惊胆战更令我哭笑不得。但如何也无法为它贴上“悬疑案”的“高大上”标签,因为它浑身上下都是泥土的气息。我想农村的每一个空气粒子里都挤满了故事,这一个只是幸运地被发现,被讲述。我看到作者笔触里故作懵懂冷静的神态和饶有兴趣地打量的心,它们好像赋予了这生活中的幻想(当然也有可能是真实,who knows)一定价值。这本为无价之宝,现在从毫无价值跃升到有一点价值,算是进步。幻想(当然也有可能是真实)让生活真正变成了生活啊!

        当然,这里还有溥仪,这个懦弱而不幸,因懦弱而更加不幸的“傀儡皇帝”。好像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都让补救“太晚”。

        爱好,幻想和遭遇,都是人所共有。那些场景、土话和历史种种,让这些人变成了荒地人。

                                                                          0 0 0

        从语言的角度看,在这本美国人写中国的书里,我发现有非常“美国”的东西,就是幽默和联想。“真是要人命的零食。石头一样的山楂黏在牙齿上,竹签子在我的嘴里面戳来戳去,弄出了血。”我想,这句话至少够我笑到高中毕业,飞机都被我笑得“轻微颠簸”。作者的思维像涟漪翻开(像转喻),可能也是比较文学的需要,使得文本很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