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文墨】刘昕婷:访谈分析

课题:现代化背景下,旅游业对东北游牧民族民族心理的影响。(以弘吉剌部为例)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东北游牧民族也开始了现代化的改变,本文主要从变与不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游牧民族的信仰是不会改变的,他们信仰长生天,将成吉思汗奉为祖先,在蒙古包的进门正中间总要挂一张成吉思汗的画像。蒙古包的门是低矮的,为的是人们进门是得以低头向成吉思汗表示尊重。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普及,可蒙古族人民仍然信天信命,他们靠天吃饭,有着祭祀的习惯,并对着敖包祈愿。蒙古族人民心里相信有神 ,这种信仰遵循先民传统,作为习俗代代相传,即使变化再大也会坚持,已经变成一种理所当然。传统无人能改变,蒙古是成吉思汗打下来的,他就是祖先,而蒙古人则是他的传人。平常说话唠嗑总会把这些挂在嘴边,刻在心里,外界领导人改变政策挺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提高归提高,成吉思汗与信仰无法被替代。信仰是一种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东西,就像汉族的春节与家国情怀一样,无法被改变。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十分乐观,并且坚信它们不会被改变。真正的精华始终存在于习俗信仰之中,受到改变的只有表现形式与其外在。
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在改变,现代没有了游牧习惯,由国家划分草场,随后在自己的草场上定居(时间约为解放后上山下乡期间)游牧民族的习惯是早上天亮出门放羊,上午十点把羊赶回,下午三点再次出门,天黑后才回来。过着定点放牧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养马的人在变少,传统交通工具在被取代,外出靠汽车,加之马肉在贬值,味道也没有牛羊好。马是有灵性的动物,有战功(马背上的民族)也舍不得杀。
现在主要是根据经济规划养畜,根据生活方式来改变自己。生活节奏变得更快,为了跟上现代社会,改变自己,使自己生活得更好。
畜牧业仍是主要产业,但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不过旅游业只是季节性副业,从六月开始准备,一般1至3个月左右(旅游旺季),而平常仍旧遵从习俗,在草原上放牧。蒙古人家庭内部有分工,男性多出门放牧,女性则在家里招呼客人。旅游业诚然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入,但支柱产业仍是牛羊马骆驼。
蒙古族长辈会将子女送去学习汉文化,而不再是局限在草原的小圈子里。子女虽然在学习汉文化,但文明依然在传承。他们从小在游牧圈子里长大,走多远都忘不了家乡的生活。即使有人员外迁,打心里仍有着原来的信仰。所谓心里有,自然诚。蒙古族每年都会有大型祭祀活动,他们也会回来过节(大约7,8月左右)(请法师,造敖包,开法,祭祀),虽然每年的即使都是政府举办,但传统的仪式总不会变,只会有所新增,蒙古的特色永远无法改变。他们从小就会给孩子们讲民族的故事,从小言传身教。
但有时候有些东西确实在变淡,随着现代化,也许现代化的都市与文明更贴近生活。
游牧民族也有了与外界更多的接触,会购买大量新兴信息化产品,并在民族内流传,使之得到普及。蒙古族有了自己的新闻,他们也会经常观看新闻,以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国家政策等内容。
他们希望在保存自己的信仰的同时,追求更好的生活,于是将信仰与生活分开,他们坚信自己的信仰永远不会被改变,在这种不改变的基础上,希望得到经济上的发展。他们对于信仰始终是尊重与敬仰,但经济让他们被迫使着改变,这种改变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旅游业在改变着东北游牧民族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在我们的采访中,蒙古族阿姨讲述了现代化旅游业背景下潜移默化的改变,现代化与城市化在不断推进,东北游牧民族的汉化与现代化也一直在发展,未来必将有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但总会有属于名族的宝贵财富得到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