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陈远航‖读《人人皆可为国王》

阅读《人人皆可为国王》, 心里感触最深的, 便是书中对伟人的解读。阅读梁衡的文章,仿佛是将自己的灵魂剥下来,再饰以伟人的躯体,去指挥其或斗争,或杀敌,或进谏一般,有一种恨不能大展拳脚,干一番大事之感。
正如茨威格所说:”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本身”。真正让人倾倒的,并不是文章中多么华丽的词藻,而是伟人本身的使人折服的英雄气概。我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伟人”有如此大的人格魅力呢?或说,为什么我们可以称其伟大呢?
我想, 伟人之“伟”大概在此三“wei”之中。
一是“知其伟”。从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怒吼继而揭竿而起,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刘备打下三分天下,再到周恩来总理少年即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 ,在一颗颗闪烁着历史的光芒的明星中,包含着的是浩然的使命感。是的,伟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伟人或要成为伟人。当科技遇到瓶颈、人民生活困苦、制度出现漏洞或国家面临危亡时,冥冥之中一根无形的丝线便牵动着这些满腔热血、使命感爆棚的年轻人走向了一条通往传奇的道路。
二是“有所为”。古有秦王赢政一统天下而称“始皇帝”,今有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外有比尔·盖茨以微软发家而成世界首富。纵观古今中外,空有大志而无所作为的人最终只是枯死在通往传奇的道路上,而历史的荣誉殿堂从来只对有抱负、有准备的实业家开放。那么,何谓“有所为”呢?保尔说是“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也就是说,成大事者,心里想的早已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族群、一个社会甚至全人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尊敬。
三是“维本心”。伟人与罪人之间常常只有一线之隔。在历史上,不乏有维持不住本心而遭万人唾弃的罪人。如慈禧太后软弱无能将国家主权拱手相让;汪精卫里通外国成卖国贼;林彪、江青等人趁文革期间大肆破坏社会秩序企图夺权。这些人如果坚守本心,不被利益遮蔽,走上正确的道路,是极有可能成为拯救国家危亡的伟人而受万人敬仰的。但是当命运指引他们走上通往传奇的道路时,他们不知道眼前一扇古朴、破旧的小门后就是历史的颠峰;他们只看到左右若隐若现的钻石、美色与权力,于是毫不犹疑的一步跨出,便堕入深渊。历史的浪潮将他们高高抛起,他们却留恋舒适,不愿飞翔,下一秒巨浪拍过,留下的只剩发黑的骨头。
一代伟人,说起来易,做起来难。他们哪一个不是历经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骇世之磨难才成功的?不可否认,他们之中有精神失常的,有性格暴戾的,也有犯过巨大错误的,但更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无私的、崇高的心灵将在夜空中熠熠生辉,永世留存。
我尊敬伟人。
我更志在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