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卜立武‖读《渴望生活——梵高传》

生命是一部史诗

一个人便是一首史诗。当我合上书本,回望梵高一生之时,有千言万语积在心头,又有一种更大的无以释怀的感慨。

 

我曾看过一本书,书名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且不谈书中内容,从标题上我就感受良多。天才与疯子本就只有一线之隔,有一些精神病人奇异古怪的思想下又恰巧保有着天才的特质。反观,天才同样具有疯人的一面,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艺术家、思想家的心里,登峰造极之人总或多或少地患有精神病。梵高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了。他早期在择业上三番五次失败,后来在绘画路上屡受打击,在爱情追寻中每每失意。他洞察过,人们的世俗追求功利,明白宗教只是一群说大话的伪善者,深知低层劳动人民的卑微与痛苦。疾病与厄运缠身,讥讽与戏谑痛击,他仿佛尝尽了人间苦楚,也许这一切的一切,一切外在与内在的,将他逼疯——他便从“别人眼中的疯子”成为“真正的疯子”。

 

但他,竟又是如此渴望绘画啊。苦难没有把他逼上绝路,绘画则成为了他生命中的光。他想要绘画中表达他的一切,他想表达低层人们生活的艰辛,想从一个劳动者中展现万千劳动者的缩影。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是个劳动者,不是资本家”。绘画成为他生活的必需品,他可以不吃不睡,但绝不能不画。他画得很快,渴望在瞬息间抓住世间万物的灵魂,渴望用他的激情填充画面,他一幅画好的画总比白板强许多倍。绘画助他成长,完成了生命的价值,但也许,绘画也使他走入终点。在生命的末端,他精神脆弱,痛苦不堪,最恐怖的是——他失去了作画的热情。他行尸走肉般地画,他万千次看见眼前的景象时,他累了,倦了,他最好的部分已经死了。当他的灵魂之火已经熄灭,只余一具空壳游离于世间,他宁可选择死亡。就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就在他年轻之时长眠了。

 

在读完梵高的一生后,我想起了另一本人物传记《活着为了讲述》。让我联想起来的是他们的两句话,梵高说:“我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绘画。”马尔克斯则说:“如果不写作你也可以活,那就不要写作。”那种“要么绘画(写作),要么死”的精神打动了我,我想,这是对艺术的最高崇敬吧。同样,我的联想也源于艺术的共通性。不同艺术之间的关联性是强于不同科学之间的。也许,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难以沟通,但美学家与文学家及音乐家之间还是能畅谈的。同时,艺术家的命运是多舛的,马尔克斯也经历一系列的挫折,但也许不及梵高。梵高最苦难的生活在博里纳日,他为了解,走进矿工心灵的深处,一点点变成他们的样子,甚至在脸上涂煤黑。也许多年以后他在精神病院里往脸上涂煤灰,心里想的也是那段日子吧。这一切并非没有意义,他对人民的帮助深深地进入了人民的心中,他们称他为“基督在世”,甚至出现在了左拉的《萌发》中。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我,较马尔克斯的生活更具吸引力。而且两本传记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活着为了讲述》更专注于将生活原本的面貌复原,回忆起点点滴滴,而《梵高传》则更突出他挫败而成长的进步足迹。总之,都是两本十分优秀的书。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充盈着精彩,都并非一帆风顺,但这些起起落落都构成了生命史诗的一个个跌宕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