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曾伊乐‖读《文明的溪流》

1
0000从宇宙空间到地球本身,从生物起源到人类进化,从生存发展到文化进步……《文明的溪流》以其严肃、严谨的语言为我们叙述了从遥远的地球荒芜推至璀璨的近代文明的故事,其中囊括生物、地理、历史等多学科内容,让我每每读起,都有一种自己在读的不是文学的错觉感。
0000说来惭愧,我很少读严谨的科普读物,类似于《全球通史》这样厚重的大有名气的历史名著,竟也只停留于敬畏而并非动过捧起拜读的念头。一来我这人着实没什么深度,所爱好的历史也不过是其中的真实性、趣味性与曲折性,而并非科普性;二来小说的诱惑力太强大,像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我一拿起就放不下了,要有足够时间和兴趣去啃大块头的家伙并非易事。
0000但这本书有所不同。它的优点和《人类征服的故事》一样,每一个篇章篇幅都不长,语言也很平白,没什么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遣词造句处处小心、严谨,尽管在当下看来有些内容已历经几代更新了——地球就是这样,后人总在锲而不舍地发现新的东西,然后推翻前人的——不得不说,H・G・威尔士算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前人了。
0000我试着在百度上了解这位“前人”,发现有关他的消息并不多,且这一星半点介绍里极大部分有关于他在科幻小说方面的造诣;这本书也没有序(起码我买的版本没有),我无从了解这位作者更多的信息。我只好潜进他的文字里,试图去探寻出一星半点的奥秘。

2
00000了解地球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我们一伸手一弯腰,手所触摸之处,目光所及之处,口鼻所呼吸之处,都是地球的一部分。我们说我们与它朝夕相处,可事实上我们并不能了解到它的千万分之一。
0000人类也真是一件奇妙的创造品。都说“当局者迷”,可人类处在地球这个大大的局里——宛如蝼蚁——却仍锲而不舍着积极探索着谜底,自卑却也狂妄着。
0000在地球悠久的历史时间轴上,人类的存在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点,甚至不足以描绘出一个点。可在人类对对地球的研究史上,又曾不知为何骄傲地大放厥词:征服自然,征服地球。
0000在学过生物地理历史等人文学科后,在读过《人类征服的故事》《文明的溪流》等人文书籍后,我不再敢想这样狂妄的言论了。地球的力量又哪是一两次地震海啸可以展示得明白的呢?
0000只有在了解过它的广袤以后,才能认知到自己的渺小。

3
0000“那倾泻的水流带着岩屑碎石奔腾而过,冲出山谷和深沟,把沉积物冲进最初的海洋。透过云层,我们能看到天空中移动着巨大的太阳。随着太阳和月亮的运动,不断发生地震和其他地壳运动。现在永远一面向着地球的月亮那时则偶尔把如今羞于见人的那一面对着我们。”我不知道作者的想象力来自科学还是文学,亦或都有影响。他站在后世,根据古老化石、生物痕迹的展现,还原一个最古老的原生态世界——也许这会在未来某天被推翻——可我仍觉得这是了不起的,因为我对那个时代一无所知。
0000正是因为我自己本身的无知,我才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填补我的空白。而当某一天我伏案苦读,直起腰放松时忽然意识到:我仿佛不懂的更多了。这就是有名的“芝诺知识圆圈论”。
0000所以我从不自卑于自己的无知,宇宙本就是个宏大的课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苹果,或者推翻这个巨人自己摘到真正的苹果,更或者以为自己摘到苹果后由后人告诉你“前辈你摘的是梨子,我这才是苹果”。
美妙。
0000地球、生物、地理、历史、人文……这些永远没有既定概念,永远存在可能性被推翻被更新的东西,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亘古不衰。

4
0000上一篇读书笔记都在说西方,这些外国人写出来的东方还是太少了。我想要更多地从外国人的没有给祖国母亲加上滤镜的眼里读读中国的历史。
0000在《中国的隋唐时代》中,作者生动还原了一个开明的、积极的、开放的时期。“几百万中国人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而同时代的欧洲和西亚散居的人们还住在茅屋、小城堡或恐怖的山寨里。这时西方人正苦于神学禁锢的黑暗中,中国人却思想解放,精神宽松,勇于探索。”我向往这个美好的时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民又将是怎样?贫瘠的想象力和知识让我不能将灵魂送到那个遥远时代。可我依稀能望见中国古代盛极一时的璀璨成就绽放过后的点点星火,并无端的相信属于中国历史的繁盛即将出现在未来。
0000因为我,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我难得在这个夜晚狂妄自大,我并不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相反的,我们乐于思考,我们无限地探索未知的领域,我们以史为鉴、由史明智,我们敢于承认无知、挑战无知。
0000真的,文明的溪流绝不会中断于这个时代,而将是从此重新出发,并绵延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