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梁衡的散文却让人在思考的同时,感叹文章架构的紧密,不禁佩服起作者苦心经营的笔墨。散文集从历史谈到见闻,周恩来这样的领袖在办公室里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平民百姓往往有一技之长,何为“人人皆可为国王”?大概是做自己感到满意不后悔的事情。 而这种满意不后悔的感觉往往难觅,有些人苦寻一生也独身孑然,应知背后驱动的因素繁多复杂。当你为事业承担,它是责任;当你叹略有所成,它是满足;当你几度憎恨,它是渴望;当你得一生所爱,它是你自己,所谓奢侈品本身。
作家迟子建的《中等生》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儿在班上成绩中等,相貌平平,不活泼不内向,活脱脱成了大众样。父母很为女儿担忧,觉得女儿没有个性,不想她一生平凡,在一次同坐旅游车时向女儿敞露心扉,女儿只是一笑:“我不可能永远活在所有人的目光里,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在某些时刻为他人鼓掌。”
其实每片叶子都不可能一模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窄有的宽,而所谓长短宽窄好坏,总会随着时间和事件以及场所的不同发生优劣变换,所以得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站在金字塔的能力,即所谓人人皆可为国王。 每一股思潮,都是由文人带的头。中国从“迷惘的一代”以后,很多人向往平凡的生活,那一代的作家许多住在小镇或者老城区,像沈从文一直对凤凰小城抱有近乎爱情的思恋,农村的人为了赚钱跑到城里打工,一定想不懂为什么有这么多城里人往乡下赶。其实平凡与个性是不冲突的,国王不足羡慕,百姓也不必自卑,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坐龙椅”的那天,各人自由精彩,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王国。
我觉得内涵更为丰富的是,权利与义务总是结伴而行。做了国王,就要顶住头顶的皇冠。演唱会上众星拥月的歌手,要用歌声给予星星们清冷的光,俗世艺人小摊小贩们,要用长之一技为追捧者们带来欢乐与震撼。于是便更为古代的国王感到不值,被世袭封建强加冠冕不说,要为了不一定在乎的钱权和地位付出惨痛的代价。昏君不愿承担义务,只顾自己做乐剥削百姓,不尽国王之责,才有战火连天,生灵涂炭;明君爱民如子,所以有盛世有神话。人人确是皆可为国王,但国王当的好不好也是千差万别的,很大程度上也直接体现你的人格人品,以及未来的命运。 扯得有些远了,不过讲这么多,只是想证明,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做国王是人天生的属性与权利,做好国王同样也是天生的道德上的要求。
忍不住再多两句嘴,梁衡的散文与别的散文一眼就能看出区别,同样是写感受,梁衡总是有话可说,并且文章的架构惊人的紧密,而又让人觉得不自然的地方甚少。平实的语言也许不够惊艳,但真的魔力般给人想要读下去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