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张璇‖读《先知》

东方与西方,灵魂与肉体,孤独与觉醒是纪伯伦作品的基本主题,每一个命题都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
他像是一朵夏花,从远方吹来的方向,唤醒了灵魂。纪的作品极富有个人特色,充满辩证的思想,理性与感性并存。到有些与木心相似了。《先知》这本散文诗令人眼前一亮。说来惭愧,竟是第一次接触这类文体。介于散文的冗长篇幅与诗歌的简短虚幻,纪伯伦选择以一段先知与世人的对话作为整本书的行文思路,问与答是作品的基本骨架。
论自由中他说:“阴影淡化消失时,存留的光则变成了新光的阴影。你们的自由便是如此:当它挣脱自己的镣铐时,它自身便变化为了更大的镣铐。”他在这时真的是先知吧。又或者是“现在”的感悟者?很多现代生活莫不是如此,许多人努力拼搏,问起原因,答:“是为了赚很多钱颐养终老呀。”追寻一份安宁,却是在自己年轻时废寝忘食地沦落成为年老的自己服务的仆隶。生活不是追寻自由么?不应该想“我要得到自由”,而应该想“我已经得到自由”,或者“我即将得到自由”。用一种平淡的内心看待事物大概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吧。
有时这位先知又像个孩子。天真烂漫。他谙熟世人行走的路线,就像兀鹰谙熟雏鹰的路线。他借上帝的光明观察,像先知那样说话。可他竟然没有任何保留地,向这个世界道出了他所以的思想。但世界的思想是荒芜的,从没有一个名族或体系会这样深入地思考。所以他被世界拒之门外。终于他掩面痛哭:被人瞧不起的爱比伪装着求胜的爱要伟大。
故事的最后,先知走了,踏上了远方,或是走向了归途。夜已经过去,我们这些黑暗之子就该死去了。灰烬里,将生出更加强烈的爱。被先知唤醒的爱将在阳光下欢笑,它将是永恒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