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也没有看新书单,所以当翻到村上春树的这本书时还挺惊讶的。毕竟觉得村上的作品挺年轻,和文学经典总还相差甚远,同时又有一丝丝的兴奋,这是我喜欢的作家的书。
故事很短,书很薄,一个上午的光阴足矣。
同读他的任何一本小说一样,有吸引力,读起来快,却很茫然。仍以第一主角的视角,写出了千丝万缕的深意,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一毫。村上向来极少反映社会的重大问题,人心人情成了最主要的揣摩方向。一时无解,便细细品味,像等茶叶抛开溶入水中的过程一样,有些漫长,有些情趣。
《品川候》和《偶然的旅人》我认为是最易懂的,《哈纳莱伊湾》我觉得仿佛渗透了,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是我很喜欢的一篇,“peer pressure”和“misunderstand”是我从中最深的体会。
“peer pressure”原意指的是同辈压力。从楼梯间突然消失的那位丈夫,二十天后又记忆全无地出现在仙台。哆啦A梦的任意门不存在,失忆也是不科学的。如此,奇遇不能成奇遇。那么,为什么?我带着玄幻色彩的眼光来看。主谋是谁?本章中一个小细节很能诠释。“我”两次提及“我”的衣着:“另外裤子和袜子的颜色也欠协调,怎么也没找到颜色协调的袜子。即便接下来放在一起去洗,也不至于有谁为此责怪我。除此之外,看起来一如平素的我自己。”另一处是“去理发店剪短了头发,衣服集中洗了,转而穿颜色同裤子协调的袜子。这样,被什么人戳脊梁骨的可能性应该略有减少”。两次衣着打扮,两次都提到了他人对衣着的大致看法,不标新,不立异是基本王道。同辈压力过于浅显,生存压力才是根本。如“我”努力追求适合的打扮的方式相似,胡桃泽先生想必也是承受着生存的压力。兢兢业业,安守本分让他平庸,父亲的死与母亲的焦虑更加重了他的世俗。生存的压力使现实中的人们苟延残喘。电梯同样是重要指示物。文中多次写电梯的狭小脏臭与楼梯的宽敞洁净,两相对比,一个貌似与残酷的现实压力,另一个则是令人稍稍舒心的暂忘忧天堂。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压力有不同的选择,一些麻木前行,另一些则决定放下包袱,歇息一下,再继续出发。
“misunderstand”是不理解的意思。文中多次提到“我”询问他人有关胡桃泽先生信息的场景,是清一色的不了解,不知道。除了对这位失踪丈夫必要的外貌及工作家庭的粗略描写外,没有心理,没有语言,只能从失踪前坐在楼梯间沙发上发呆的身影中看出辛劳与落寞。没人真正了解过他的内心,包括妻子。
文中还有个神奇的地方。胡桃泽先生被发现后,“体重减了十来公斤”。和婚前一样,和他真正开始面对生存压力前一样了。这是否在预示着他的释然呢?我不得而知。
总归有沉思,也总归有疑惑。村上的风格一向如此,淡得出人生百态。尾声中写道“我大概又要在另一个场所寻找门、雨伞、炸面圈成大象灯形状的东西,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是的,在所有可能找见的场所,寻找可能,寻找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