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张璇‖读《米格尔街》

《米格尔街》四十七午行展开的短篇编制而成,通过“我”的口吻将它们穿连起来,相同人物的出现又使其成为了一个整体。
V·S·奈保尔是印度移民,在美国长大。这条街上,生活如此绝望,但是每个人都“兴高采烈”的活着。
这部短篇小说展现的是特立尼达市井生活的真实质朴,好读。同时也不好读。轻快天真的孩子视角,表达着底层生活的挣扎,绝望,让人倍感辛酸。
其实初看之际,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玄机在其中,也是看了无数书评后,才能慢慢咀嚼出一个名堂来。
布莱克·沃滋·沃斯,一个乞丐,他来到家门口了,来干什么?当然是要饭。可在回答“你想干啥”这个问题时,他却回答:“我想看看你们家的蜜蜂”。在肮脏的贫困乞讨环境里,这句话陡峭,如异峰突起,近乎做作。行乞是一个绝对物质化的行为,而“看蜜蜂”偏偏是非物质的,属于闲情逸致。这是诗人的语言。可话风一转,他又从后裤兜里掏出一张印有铅字的纸片:“这上面是首描写母亲的最伟大诗篇。我打算贱卖给你,只要四分钱”。真正的诗人就是圣者!这种畸形的幽默让人还没笑出声,就掉下泪来。乞丐的尊严,诗人的落魄!奈保尔的小说让人难受而高级。
作品只是奈保尔五十多年创作生涯的起点,但这一起点却极有高度。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与敏锐的观察力。《米格尔街》里他揭示了第三世界人们的普遍困境,他的描写无情而又真实。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说多样性正是殖民地区人们的存在方式。虽然孤独,失落弥漫在米格尔街上,可是我们同时也能感受到奈保尔的渴望,对归宿的渴望,对文化家园的追寻,感受到他——一个处处无奈的“世界公民”―的思索与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