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孟迪昊||读《套中人》

看的第一篇契诃夫的文章是《万卡》,当时还是个小学生,爷爷也比现在更清醒,现下想起来,我或许也应该给过去的爷爷修书一封。我不晓得契诃夫是否有过这样的爷爷,或是遇到过万卡这样的孩子,或者仅仅是根据某个念头进行杜撰。如果是末者,或许很令人钦佩,却失了一分真趣。因此,还是不晓得的好。
言归正传,谈谈《套中人》吧。别里科夫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甚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人群中普通的一个讽刺人物。诚然,没有多少人喜欢他。但是作为俄国思想突破的先驱,他值得铭记。
别里科夫是一个社会上的小人物,却承载了作者放大后的“俄国逃避主义”思想。“他躺在棺材里,神情温和、愉快,甚至很高兴的样子,仿佛他庆幸自己终于被放进一个套子里了,从此再也不必出来了似的。”作者写到别里科夫的死,语调讽刺而又充满悲伤。要想不被塞进套子里,或是从套子里钻出来,作者给了唯一的方法——死亡。
说到死亡,别里科夫的死实在是过于戏剧化了,因此也更深入人心。“这一串银铃般的‘哈哈哈’的笑声把一切都了结了”,瓦莲卡和柯瓦连克兄妹俩是本书中的特例,被赋予了超然于时代的觉醒。他们天生的没有被塞进套子的心胸,因而令人羡慕,进而厌恶。然而这还不算完,在别里科夫死后,作者进一步向读者揭示了:“别里科夫是被埋葬了,但像他这样的套中人现在还有多少,将来还会有多少!”伊凡•伊凡内奇之属并非不知道他们住在套子里,相反,他深切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无力改变。“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锺书先生刻画了一个进退两难的方鸿渐。而在契诃夫笔下,无数的方鸿渐正悲伤地活着。这些装在套子里的人甚至比不上方鸿渐,因为套子外面无人想要进来。
契诃夫把笔下无数人物送入套中了,随后就不管不顾了。不只别里科夫,还有奥莉加和萨莎,伊凡•德米特里奇,等等。给了这些人物颇具悲剧色彩的暗示后,划个句号,溜之大吉。呵!好一个懦弱的失意人。你的真情存在于悲剧之中,却不去碰撞出一个机会,甚至想一想、写一写似乎都是罪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黑暗尽头是醒悟的光明,托尔斯泰更是追求自由与美好伟大的信徒。而你不过是妄想将一个人的悲哀扩散开的懦夫,甚至不如笔下的小人物。呵,契诃夫!倘若你的意志尚存,是否有一丝羞愧?
合上书的我心情有些压抑,仿佛每一篇的文字都沾染了一些污渍。俄罗斯,你曾有过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