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后端来看,人类几千年衍生的文明不过是王朝的建立、落没,与不尽的更替。所以在学历史的时候,总是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把控一个时代,却从来没有,蹲下身来,和它面对面,触碰那些因为转折过大而尖锐锋利的棱角处。
直到读到这本书,以茨威格的视角,在浩瀚的历史里,捞出一些细细的星子,富有戏剧性地嵌入历史的分岔口,导致截然不同的结局。在《滑铁卢:决定世界命运的一刻》一章中,普法战争最后的决战时刻,在他的笔下激烈而又真实,昔日一场决定世界命运的一战,这样惨烈的逼近到眼前,才恍然发觉,法国大革命究竟是怎样雄伟地席卷欧洲,又是怎样的壮烈失败。从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苍白过程和无动于衷的结局,时至今日,才真正于心撼动。拿破仑主帅确实是一位天才军事家,可是就当他麾下元帅近乎散尽的时候,他选择了格鲁希——一个忠诚可靠的平凡军人。历史的戏剧性和恶趣味,就这样集中地体现在了一个人身上,甚至可以缩短到一秒,一秒做出的一个决定。这个倒霉蛋,死守着一个命令,没有返回支援皇家部队,于是,就这样,从他指缝中间窜过去的一秒,导致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战败。这场滑铁卢之战,在后来被人们议论的时候,能想起来的只剩“失败”二字。正如茨威格在本章末尾讲述的一样,“这样伟大的瞬间,很少降临到凡俗之人的宿命当中,当它无意中降临到一个凡俗之人的身上,而此人却不会利用这一瞬间,于是便遭到可怕的报复。一切市民的美德,小心谨慎,听命服从,热心努力,成熟稳重,所有的这一切都无力无奈地融化在那壮观宏伟的决定命运的瞬间所呈现的烈焰当中。”这是意料之外的结局,却又好像是意料之中的,在转折的棱角处,留下的是永恒的徒劳和遗憾。好像这才是历史,不是教材上短短的几句事情经过发展,而是不可预见的、也挽回不了的,是文明推进和人类情感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历史是一场火焰,往往是几星火苗就能使至爆炸式结果。
但如果要谈到历史的戏剧化,《拜占庭的陷落》无疑是其代表。被整个欧洲迟钝的冷漠所抛弃的拜占庭帝国,在决战的前一天,于索菲亚大教堂举行了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台弥撒,围城中人拿出毕生的巨大勇气和斗志为明日的斗决呐喊,他们空前团结,士气前所未有的高涨,一切计划都如期进行。可是第二天,因为一扇小小的门,因为那个被遗忘的凯尔卡门,让敌军进了城,也让一千年来拥抱人间苦难的索菲亚教堂里的十字架轰然倒塌。拜占庭帝国一千年的文明,在最后凋零泯灭。这样的失误,荒诞的令人发笑。可是真正到了一个王朝的身上时,却又是笑不出来了。这样的戏剧性和喜剧效果,在人类文明上狠狠留下了一道长疤,落下满目疮痍,令人不得不痛心慨叹。这就是历史,遗憾永远追不回失去的瞬间,一小时造成的疏漏和贻误,一千年也无法挽回。
尽管这本书带来触动颇多,最后还是要回到这个书名上来——《人类群星闪耀时》。我曾去过西藏,见过西藏的夜晚。高原离天空极近,斗大星星坠在黑的澄澈透亮的夜空里,像在黑丝绒幕布上撒了一把碎钻,用高光打着,洁白地闪耀着,清晰具象,仿若触手可摘。现在仔细想想,如果拿这片繁星来形容人类历史文明,似乎是颇为贴切的。人类的历史有的不仅是政权更替和文明的断层,更有人性的光辉闪耀在其中。《争夺南极》中的斯各特,以英雄地姿态死去,虽败犹荣。我私以为,这是人性升华在历史上留下的一道璀璨光芒。茨威格在总结这一章时写:“诗人有时塑造悲剧,而人生则是千百次的塑造悲剧,上面这出悲剧在一切悲剧中最为气势磅礴,宏伟绝伦。”怎么不是呢?这是人性,也是历史。历史有它的残酷,相对应的,也应该有它难以发觉的温柔。这样矛盾的伟大,构成了浩瀚历史,构成了人类文明,构成了一片星空,所以便有了——人类群星闪耀之时。
《【读书周记】梁肖伊||读《人类群星闪耀时》》上有1条评论
评论已关闭。
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