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像我对美术一窍不通的人,即使翻破这本书,恐怕依旧看不出梵高作品的精妙之处。然而,我仍然认为梵高是一位伟大的创作者。
如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把汗水洒在寻找理想何处的路上:他做过画商,但比起卖出尽可能多的作品,他却有着自己对艺术独到的见解,独特的眼光与直接的否决使他最终难以适应这略显圆滑的工作;他试着成为一名传教士,他真正走进那些可怜矿工的生活,当矿难来临,他觉得他辛苦砌成的幸福堡垒生生塌了——“有关上帝的那些话,其实全是孩子气的借口和推脱,是吓坏了的孤独的人在寒冷、漫长的黑夜中由于绝望而编造、散布的谎言”;正如他的绘画在生前几乎得不到承认,他这些对善与美固执的坚持也几乎无人理解。
在不断的尝试与自我发现中,他终于寻觅到了那条可以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道路——绘画,不同于画店里商人卸下谄媚嘴脸的虚伪,不同于矿工在黑暗中挣着五十生丁的疲惫,梵高热爱这份工作,这是他的事业,而不是职业。
他绘画的道路自始至终没有“顺利”二字,他的尝试在大部分画家眼中是荒谬的,没有线条结构可言,连一个勤勤恳恳的初学者都不如。那里的名家似乎把“卖出画”作为画家的重要标准——梵高自然不入流,与妓女的恋爱让他最终被荷兰那些“品行高尚”的“名家”抛弃。
在巴黎,他终于寻到志同道合之人——一群充满激情,热爱艺术的画家,在短暂的觅得知音的欣喜后,他却陷入更深的痛苦——比起那些巴黎画家优秀作品,他的绘画似乎一文不名,须重头开始,是他的弟弟,一直在温森特身后无私奉献的提奥鼓励了他。
但最终,在欧洲的大小城市辗转反侧的劳累、贫穷饥饿的折磨和世人对他的不理解与非议使他疯了,在精神压力与经济危机双重压迫下,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纵观他的创作生涯,颇不平坦,总是在误解与唾弃中一点一点搭起梦的桥梁。我曾在初读时翻到末尾,看到梵高自杀的结局,心中不禁笑道:“这就是热爱生活?”但当我把这本书郑重的读完时,我忽然发现,这种在物质与精神的逆境中还坚定走着自己的路,无论多少挫折打击都不放弃希望,这不仅是对事业的专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如果没有这种热爱,他又如何面对这格格不入的世界呢?
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梵高留下的,只是美妙的绘画,但他崎岖的一生,本就是一幅洋溢着热情的缤纷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