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李子豪||凡人的活计

我想耶和华的孩子应可以验证黑格尔独特的历史观点——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学习,他们只能重蹈覆折,然后“开始”——除去对神的不忠,内斗,分裂,背信,犹豫在犹太人的流浪旅程中仿佛不断重播的胶卷,然后被伏为奴隶,在身体的不自由中麻木接受精神的凌迟,直至丧失自己的信仰与文化(被埃及奴役的雅各后人应深有体会)。人性的不洁伴随他们迁徒、定居的足迹,并照以上过程重复,最终,这个古老的佑神一族融入历史的尘埃,不见天日……当然,上述反供常理。

耶和华似乎颇有黑色幽默的天分,每有饥荒、暴政、流浪等天灾人祸降临时总有那么几个“神佑”之人仿佛屏空出现,带着超人的智慧与才能带领不断受挫的民族后来应包括宗教迎来历史的转折点:或早期希腊階主制一般政德归一的英雄式人物,如约书亚,这类人物一般出现早期尚未形成科学政体和人口规模的犹太游牧部落,也因此才能复希腊“小国寡民”般的社会模式;或在封建君主时期目光越过时间的先知(预言家),无实权的他们更像中国俗语里的“高手在民间”,尽管带有超自然色彩的先知更符合上帝使者这一称号,但君主制的国家注定无法被他们主导,加之时不时的分裂与信仰动摇,他们的警告劝诫就更加难以为人(主要是君主,大部分都腐烂在权欲财富中了)领会与接受,若非特殊情况,先知带来的多为灾难而非福音。而比起引导民族直接奔向辉煌的“偕主”,先知出现的时期地点都不固定,早期有以利亚,后期最著名的便是耶酥(不准确,毕竟耶稣几乎是神的第二种形式,另外为圣子,耶和华本体等);再往后走,宗教的出现使这类人物往往被人为揉造,出现了教皇这类名义的使者,实则倾向于政教合一的掌权者,他们与正统的以色列人如水火不容,此处不表。

除去上面的异点,这些上帝钦定的弄潮儿几乎兼有神赋的超自然力量庇护(专有名词“祈祷”)与无私完美的品德,换而言之,他们空有凡人的躯体,全无人性的污点,是耶和华在人间的代言人。到这里,你会发现先知,“偕主”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有本质上的区别(废话):

希腊神话中无形的阶级判分是神,英雄、人。人便是你我这般的群众演员,在神与神的冲突中作为牺牲品或受益者,而神则与人同性(希腊神话中无论什么与人同性),他们大部分时候受欲望驱动(可碍),(如“声名在外”的宙思),可碍于神的身份往往不能与人间进行直接沟通——神需要一个代言人——这时,圣殿上被光荣感召的“幸远儿”(照大部分英雄的命运,应叫倒毒蛋)则荣升为“英雄”,一个兼俱人性与神力的中间人,充当诸神的“武器”。有人性(且在精神上占上风)的英雄往往表现出极高尚的品质,但与以利亚约书亚等人的完美无缺不同,他们也会犯错,怯懦甚至嫉恨,嗔怒,鉴于神的表现仿佛也就这样(兼具神人特点),那英雄为向被归出单独一类呢?结合本段开头的论断,可归出两个观点:一、在内容中,“英雄”与《圣经》中的神使区别在于一个人格化倾向的半神,一个神格化的人类躯壳。二、在象征意义上,《圣经》里的神使是为了引导“愚昧”的犹太人,即重在突现人性中显而易见的恶(与被引导的需求),而英雄们则以史读诗般的壮举牺牲令神自惭形愧(至少在读者看来),重在表现人性里闪烁的善。

也就是,神使之所以为神使,被人们称赞,不因其为凡人,而是其所拥有的神力。

而相对,英雄之所以为神使,令神所自惭,不因其有神力,而是其所展现的人性。

综上,尽管这本伟大的宗教历史著作记载了犹太人曲折的历程与耶和华无边的宽容(博爱),尽管这部反映史实(可能)的经典中不乏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思想(如男女平等,人权)与亘古不变的美好品质,但它所表现的终究是神,终究是神助罪人,而鲜有人之自救,与人文的思想背道而驰。

毕竟,《圣经》不能解决现实之困难(当然,它可以是坚定的精神底力),以色列人终究是建国才减轻迫害与歧视;毕竟,上帝无法现身抚去人类之灾祸,种田吃饱,革命进步,创造抗争……今这些终究需要凡人的活计,需要我们自己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