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engchi
【读书周记】聂陈昱‖读《套中人》
【读书周记】陈欣仪‖读《当代英雄》
(随性写的,敬请诸君随意看,莫较真,作者在胡说八道)
【读书周记】廖俊杰||读《当代英雄》
与《上尉的女儿》一样,这本书同样写作于沙皇俄国时期,书中的主角也许便是莱蒙托夫自己罢了,有人说,作家书写了什么,他自己就缺了什么。的确,莱蒙托夫一定很想过上类似于毕巧林的浪漫主义式的生活,虽然毕乔林在杜波罗留波夫眼中基本上一无是处,被认为贵族知识分子对社会绝望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样子的人生一定是被大男子主义者所痴迷的,金钱,地位,女人应有尽有,可以浮华,可以虚度。
一开始觉得《当代英雄》的记叙文笔不如《上尉的女儿》,只是因为我不懂莱蒙托夫罢了,习惯于看普希金故事性的叙述,却遗忘了莱蒙托夫诗人的身份,他的字里行间中,无不体现的是一种散文式的叙写。如果说,莱蒙托夫是浪漫主义诗人,那我觉得,他自己本身就是浪漫主义,他的生命也许就是他浪漫主义中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一个苍白的神经质的,优雅又忧伤的贵族近卫骑兵军官,在年仅27岁时便在决斗中死去,其他的文学作品,也许只是衬托罢了。
“如果不能让她爱的发抖,就让她恨的咬牙”这是让我感受最绝望的一句话,何为绝望?是那种想要痛斥却不知他错在何处的绝望,人性的自私暴露无遗,但隽永的爱恋却让我无法责备,我不愿意成为这样一个人,相反,我更愿意成全。
很多时候,我总是想,为什么现代中国仍出不了莱蒙托夫式的人物,也许是因为这不是乱世罢了,可那个年代虽然风起云涌,但终归不乱,更也许,只是,没有莫大的苦难和一直能够使人酣畅淋漓的表露自己的笔而已。
【读书周记】廖俊杰||读《上尉的女儿》
在传统的观念看来,文学作品应当是要维护这个王朝,或是这个时代,但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却没有,当我第一次抱着对于沙皇统治拥护的观念读完此书时,总感觉没有酣畅淋漓。我并没有为沙皇平顶暴乱而感到喜悦或是满足,反而有着一种沉重的包袱压在身上。而当我抱着一种反抗压迫的态度阅读时,忽然间对于普加乔夫的反抗有了一种赞扬,他认为与其做一个吃死尸的乌鸦三百年地生存,不如做一个喝活血的老鹰生存三十三年,由此表现出他那豪迈的俄罗斯性格,而他对民歌的爱好恰恰体现了他的形象的人民性。
人生很巧,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归。”而格里尼奥夫的幸运也许恰是他前世运气,但也是整个西伯利亚故土的运气,他能够在暴乱之前认识普加乔夫,并给予他一点点恩德,这点恩德不仅早就了他和玛利亚,并且从侧面反映出俄国社会的黑暗。虽然普加乔夫最终失败,但西伯利亚能够拥有这样一批敢于反抗,不愿屈服的农奴,应当算是它压抑数千年之久后的喷薄,正是这一次的喷薄,造就了那个时代的巨变。
《上尉的女儿》是一部以科学态度撰写而成的历史小说,全面深入地写出了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社会状况和矛盾斗争,塑造了体现人民的力量和智慧的起义军领袖布加乔夫这一形象,普希金曾奉沙皇之命编辑有关彼德大帝的史料,在此期间,他被十八世纪农民起义领袖布加乔夫的事迹所吸引,在研究了相关的档案材料之后撰写了《普加乔历史》;尼古拉一世为此十分恼火,他认为一个在断头台上结束生命的反叛的庄稼汉无“史”可言,但普希金始终坚信,这属于俄罗斯的辉煌,而并非失败,于是他从各地搜集材料,写成此书。
柴静写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个时代是,这个时代也是。
【读书周记】李晨昕||读《猎人笔记》
已经如活尸般的露克丽亚,她在整个书中占得篇幅并不多,也不是最为耀眼的女子,可我在读完整本书后,独独只为她而惋惜不平。她是老爷家中曾经的第一号美人儿,能歌善舞,聪明伶俐,几乎所有的年轻小伙子都追求她,连猎人也曾为她着迷叹息。这样一个真正当得上“钟灵毓秀”的妙人儿,只要她想,就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美满一生。可谁能想到,再次见面,曾经的女孩变成了活尸,人不人鬼不鬼地活在黑暗寂静的蜂房里,无人问津。
也许是曾经的记忆太过美好,以至于重新回顾她再次相遇的描写,依然会有眼前一黑的感觉,柔顺的头发只剩额上稀疏几点,洁白修长的手指变成了细棒条,美丽的容貌不复存在,活像古画中吓人的圣像。究竟是怎样弄人残忍的命运才忍心将这样一个动人的女子摧毁到如今这个样子,我实在难以想象。
温暖的花园,清新的峡谷,其中却暗藏着一个棚屋,那是露克丽亚住的地方。她再也没办法哼着歌儿翩翩起舞,余生只能在一片明媚中的黑暗里苟延残喘,这对于一个曾经辉煌过的人是怎样莫大的伤害啊!快乐的回忆因为苦痛而化作了锋利的刀刃,每每望向记忆深处都会被无情刺伤,而我却无法辨别出是什么才让她变成今天的模样。
是宗教吗?是封建压迫吗?好像都不是啊。猎人的笔记里我最不明白的大概就是这个了吧,他将人世间的烟火气息刻画入骨,却很难让人辨别出造成一切的推手究竟是什么,亦或可以说,是当时普遍的坏境,才会使许多的悲剧习以为常,这是命运,却又如此让人愤愤不平。
旁人思考着她的何等罪孽而招致上帝惩罚,也从不过问与怜悯。
而露克丽亚仍面带微笑,对世界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