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刘荪蕊||读《米格尔街 》

生活像海绵,源源不断挤出一切美好而不切实际的幻想,干枯后剩下的是残破不堪,张牙舞爪的洞眼,就像扇贝的两百只眼睛,空虚又流动着可怖的惆怅,这才是生活的本相。若是只留下这些,米格尔街也就只剩下紧闭着的沿街门窗,了无生气。

米格尔街的底色是灰色的。当然,是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他们的世界狭小,封闭,落后,人们暴力,自私。待在这无山无海的闭塞之地,这样翻来覆去,毫无意义的贫瘠生活,在我看来无法忍受。但是他们,没有见过真正的世界的一群人,在他们眼中,基本受到保证的一日三餐,嚼在舌根的家长里短,以及所谓的梦想,便构成了他们所能依赖的全部世界。

有人为了发明世上最棒的烟花,有人为了证明自己考试的才华,为了小推车,为了孩子,为了诗。以他们的方式活泼地爱着生活,爱着不能给予他们些什么的街道。争吵夹杂欢笑,流血伴随释放,这个米格尔街是如此丰富多彩,渲染着橙红,明黄,偶尔在邻居之中惊起巨浪的边角小料,有如金色般的闪耀。

倒是应了那句“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也许人们是真的没有能力看清周遭,也可能是害怕将这仅剩的糖衣戳破后,自己会被尘埃裹挟着,默默无言地真正死去。

琐碎,平凡,没有人如同行尸走肉一样地活着,每个人心中都持续燃着一团或明或暗的火,渴望自由,却都默契地选择守护这条普通的街道,这条于世界微小得不能更小,仍有足够宽敞的胸怀来包容米格尔街上这群特立尼达人的街道。

主角最终离开了。或者说,是出逃了。我为他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担忧。庆幸的是他终于有领略偌大世界的机会了,担忧的是当他见到外界的缤纷时,先前构造在狭窄街道上的那个“世界”也许会轰然崩塌,米格尔街也无法以安然的姿态完整留存于主角心中。故乡总是在某个角度看来尤为纯真美好,若是将关于米格尔街的记忆定格在那些蹦跳经过的小路,哼过的歌谣,嬉闹着丢过的石子,或是街角某户人家曾做过的虚幻又美好的梦想,米格尔街还能保留些许的灿烂吧。

在米格尔街,无数悲欢正在悄悄酝酿,也无人有权利阻止,于是,就看它缓慢发酵,阴郁地欢呼,明朗地死亡。

【读书笔记】尹珺瑜||读《米格尔街》

当生活褪去它所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之后,还剩下茶米油盐的简单平凡;但如果连这些简单平凡都已不再时,生活还剩下什么?

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精装纸上印着的一句话:“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理应觉得是暖色系的生活,像炽热的阳光和玻璃瓶中的柠檬水,却在读过之后变成了令人窒息的灰色——病态的人们,病态的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