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黄衎也||读《米格尔街》

“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

读《米格尔街》,似乎不会厌倦。

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从前读一些名著小说,因其篇幅太长,背景复杂,寓意艰涩而让我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与投入。只好主观上分好几小节才堪堪读完,其实我认为这已经破坏了小说的整体气氛。但是《米格尔街》格外贴心,它已经分好了故事,那是类似于《水浒传》的人物分节,看似独立而又与其他人物息息相关。

对于我这种挤零碎时间看书的人来说,这样的结构简直正合心意,以为妙绝。

前面说过的,《米格尔街》与《水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我佩服的地方。没有必要去刻意地将许多人物串在一起,米格尔街本身是个大群体。奈保尔非常厉害,他选择由微入宏,以小见大,而这往往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如同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米格尔街》做到了“人散而情不散”。

就好比你在人群中抓拍,既要拍出每个人的独特形象,又要其能与人群相融,没有生疏感与格格不入。

在其众多人物形象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伊莱亚斯与诗人B.华兹华斯。《职业选择》这一章中,伊莱亚斯从立志学医到最后安心做个街道清洁工,这个过程无疑让人心痛。不禁思考究竟是社会的不公与黑暗阻挡了他去往梦想的道路,还是伊莱亚斯自己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迷失了自我?我想都有关系。但是伊莱亚斯最后说自己喜欢清洁工这份工作时,着实让我苦笑了。前段时间网上有句话很火,说“最怕此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我想伊莱亚斯的可悲就在此处吧。

我们总是喜欢大言不惭,说“以梦为马,浪迹天涯”,殊不知这句话在惨淡的现实面前是多么无力。世上人谁不愿意追梦呢?只是社会磨去了他们的棱角罢了。我看到那些日复一日工作的人,害怕自己也会变成那样。

也许不会,只好期望自己变得更好,社会变得更好。

关于华兹华斯,我认为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它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原来不是所有人都会像伊莱亚斯那样坠入尘网,总会有人一直保持着自己最纯粹的追求与热量,去在人世中做着有声或无声的反抗,去唤醒尚未完全沉睡的灵魂。华兹华斯是诗人,生活的诗人。他不是让孩子们写诗,而是让他们仰望星空,去尽情想象。他的不幸莫过于世人的排挤,于是只好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活动,用心灵和笔墨去流浪。他说一生只要写好一首诗就行了,可惜这一首生命的诗篇,他一直没能完成。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一个好的作家,尤其是小说家,应该像小偷一样,无声息地进入到一个空间,真实的观察,然后拿走一些精华,并且尽量让空间看上去完好无损,运行自然。他们不是在创造,而是在记录,客观的把自己看到的都记录下来。要任由事物发展而不打扰,更不能破坏。记录,是他们在小说世界唯一的权利。如果说一定要在多一些的话,就是所谓的“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文学的特点,就是作者可以决定“残酷”与“不残酷”,但其实小说只有一个结局,只是作者忍不忍心告诉你罢了。他作为观察者,可以选择告诉你真相,也可以选择骗你舒心一笑。

奈保尔就是将自己置身于米格尔街旁,静静地看着人们的生活点滴,然后用笔描绘,从不干扰。我们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要做生活的守望者。当你站在人潮中,要学会逆流而上,去看高处的风景。

所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