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援会] 姜英杰母亲:拈花微笑 向死而生

 

昨天,孩子们去了色达,感受了天葬的全过程。在高一这样的年龄,孩子们能接受这样一次有关死亡的教育,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生命轮回之地,肃穆庄严”、“敬畏之情”、“心静若幽兰”、“虽门外客,依旧热泪盈眶”、“所有的生命都是高贵的”、“死者灵魂脱离肉体后,用尽全力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奉献”、“眼前是一幅耀眼的彩色画卷”……从孩子这样的文字中,我既安且慰。孩子,我想我们之间是有默契的。

因为在医院工作的关系,经常会要接触生命新生与离逝的场面。犹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还是一只单纯热情稚嫩的菜鸟。某天夜里,急诊送来一名心梗的病人,来时已宣告死亡,按常规被送入太平间。但家属心理上不能接受亲人的突然离去,一次又一次地找到我们,哀求我们再去看看,“我的父亲还没有走啊,他的身体还是热的!请你们再去确认一下啊!”一遍又一遍,其情可悯。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明知已不可逆转,仍带着仪器随他来到太平间,再一次认真检查,并细细向家属解释这种医学现象,普及医学知识。后来,在处理完亲人的后事后,这名家属再次来到医院,眼中含泪,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

这个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虽然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在专业上自己已经变得越来越职业化,但内心对生命敬畏的火焰依然熊熊燃烧,不曾熄灭。孩子,妈妈希望你未来的人生路上,也能始终心中有一团火,保有人性化的温度,去敬畏生命,助己达人。

孩子,还记得那部日本的电影《入殓师》吗?在你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一起看过。入殓师这样一个职业,在常人眼中倍受争议,也是很难被人接受的。电影的年轻主人公从最开始的犹豫、煎熬、痛苦,到慢慢平静、接受、悦纳,他的心路历程,就是一部如何面对逝去的生命的心灵成长蜕变史。他和他的师父用言行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事实证明,发自内心地尊重生命、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孩子,妈妈愿你的人生路上,总能心怀感恩,用谦卑、虔敬、慈悲的心去理解生命、尊重他人、尊重这个星球的万事万物,以实现你对生命内涵与外延的体悟更有广度与深度。

孩子,还记得那一年我们在英国皇家退伍军人医院见到的场景吗?在老人们每天必经的道路边,就是一片庄严肃穆的墓地,那里长眠着退伍军人的遗体,那就是他们的归宿。还记得那群热爱生命、热情洋溢而又怡然自得的可爱的老人吗?他们每天在这条道路上来来去去,并以最后能葬在这片墓地为荣。这是一种怎样的向死而生的情怀!我想,他们从战场归来,已经堪透生死,面对死亡已是无比淡定从容了。

孩子,死亡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终身都需要面对并修习的命题,并不轻松,但也无需太过沉重。相信你这次川西行回来后,再次阅读《死亡哲学》这本书,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我们的生命从刚来到人世间的那第一声啼哭开始,从此既是开始,又是归途。体悟生命的可贵,并以此不倦怠,不止歇,不虚度,只争朝夕。始终保有柔软的情怀、人性化的温度,和喜欢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拈花微笑,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