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付琦程:读《活着为了讲述》

我在下笔前,想过许多,思绪万千,便无从下笔。

在读这本书前,我不会去了解哥伦比亚;在读这本书后,我不需要了解哥伦比亚。一部自传记录了一个时代,映射出哥伦比亚的政局动荡与文学革新。但我认为这只是作者技艺的体现。就如同书中以“下个月,我就满二十三岁了”为时间点,以卖房子为最初的主线,向前漫溯,当我读得马尔克斯的孩提时代时,竟难以回想其中的过渡,为同种性质。但如果我只谈论这传神的笔法,或许便一叶障目,我自以为这是对这本书的亵渎。其中泰山,应是马尔克斯所传达的,对生活的热爱;马尔克斯所体现的,纯粹与勇气。

马尔克斯唯一安逸的时光随着联合果品公司的撤离,外公的离世而烟消云散。如此短暂的岁月,时隔多年却依旧历历在目,我不尽然相信。或许,这是他残存的美好以及憧憬所绘成。尚为孩提的他,不得不在父亲离家后扛起这个家的大梁。他对于自己的苦难只是一笔带过,却更多描写自己如何腼腆到不敢同父亲打电话;即便是将不发的广告扔进下水道也是“花花绿绿的一层,从桥上看,很是壮观”。而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仍坚持购买的《新闻报》周日增刊也被视为全家的神赐之物。

在青年时期,马尔克斯更为落魄,兜里的四比索便是他的全部财产。坐在邮车顶长途跋涉的他到达卡塔赫纳,却没有容身之地,唯一的慰藉只是兜里剩下的半截劣质烟。或许《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描述的不仅仅是等待千日战争抚恤金的外祖父,更是在这段时期无助的自己。但如他所言: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有幽默感,热爱生活,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正如第二页交代的“没有指望的生活”,但也无论如何,他经历并热爱这一切。

而相较他绝境中的“幽默感”,我更为崇尚他的勇气。一方面,我们知道,他逃过兵役,偷过书,在妓院闲逛,帮助走后门的画师画画以博得工钱,更有在国家暴动之际为了逃命而见死不救。这无论如何都不能与任何美好品质搭上关系,又何谈勇气?但我们必须得知道:这些行为我们从何得知?只是马尔克斯“讲述”的内容罢了,不在乎讥讽嘲笑,不在乎荣誉名节,不在乎世人眼光,以我笔,书我想,这便是勇气所在。曾经马尔克斯可谓道德完人,为何要自己从神坛坠下?我不太认可内心谴责这一说法,毕竟现在可以看出,马尔克斯并非遥不可及,他也只是普通人罢了。他并非高风亮节,也会“为五斗米折腰”,也会自私自利,也有无法抵抗的诱惑。但如书中所言:我要写作,否则我会死掉。活着只为了写作,而写作并非沽名钓誉,并非生存,只为这所热爱的生活,只为讲述。由此,马尔克斯又不同于我们,他是纯粹的人,不为写作而生,但只为写作而活。

最后,想以此为结: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