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廖宸皓:读《活着为了讲述》

马尔克斯讲述他经历的一切,讲述那让他得到写作灵感的一切,无论好坏,他都写。他写的真实,卖房子,香蕉公司,儿时回忆,求学经历……他都详细的写下。
马尔克斯陪母亲去卖房子,看到儿时的景象,他写道:“这里的一草一木,仅仅看着,就在我内心唤起一股无法抗拒的渴望:我要写作,否则我会死掉。”
这或许就是活着为了讲述吧,“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我感受得出,马尔克斯对文学那种疯狂的热爱。
我们似乎也一样,拼命的想要用文字留下生活中的美,时刻回忆。
也正是因为这种热爱,马尔克斯义无反顾的选择辍学,想当作家。这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早有预谋。
这是个人志向无法动摇的明证,只有爱情的力量可以与之媲美。尤其是艺术志向,最为神秘,让人甘愿奉献一生,不求回报。
从小时候起,马尔克斯便留意生活,他听大人们的谈话,大人们的谈话是他最理想的灵感来源,他先听来,然后拆散打乱,隐去出处,再说给大人听。
他在书里写道:“太平年代,上校与他的老朋友生死相搏,这是现实生活中第一桩激发他创作灵感的事。”
而四岁时,外公送他的词典激发了他对文字的好奇,那是他第一次接触词典,那本词典是他成为作家的路上一本关键的书。
后来他也遇见过很多帮助他,鼓励他的人。
“巴兰基亚文学小组”的朋友,他们酷爱文学,志同道合,又和而不同,互不买账,因为他们彼此独立,有无法抗拒的文学志向和势不可挡的创作决心。
入学考试时遇到的校长胡安,跟马尔克斯聊了半小时的“水手辛巴达”“鲁滨逊漂流记”,让我到小学四年级报道。他后来成为马尔克斯儿时的朋友,对马尔克斯尤为关照,允许马尔克斯把校图书馆的书带回家,那些书成为马尔克斯坎坷岁月中的精神食粮。
卡尔隆老师鼓励他在文学道路上继续前进,老师与马尔克斯谈修辞学,传授一些构思主题,遣词造句以求浑然天成的实用性技巧。之后马尔克斯又利用课后闲暇与他长谈,这些长谈让马尔克斯的作家生涯获益匪浅。
在文章开头卖房子时写到的人物阿尔弗雷多大夫也坚定过马尔克斯的信念,言马尔克斯所不能言,让马尔克斯惊呆了。大夫说:“个人志向与生俱来,背道而行,有碍健康,顺势而行,灵丹妙药。”这句话也惊呆了我。
后来入报社、当记者也给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他写他与文学小组的人相处时,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文学小组中的人差别如此之大,怎么能谈得拢。马尔克斯写道,大家并非永远谈得拢,只是大家都讲道理。发生在巴旦杏酒馆的那次分歧让马尔克斯终生难忘。那晚,阿尔瓦罗和马尔克斯刚到不久,就为福克纳争得你死我活。在场的只有同桌的赫尔曼和阿方索,他们俩置身事外,似石像般一言不发,简直让人难以容忍。不知何时,马尔克斯酒劲儿上来了,气急败坏地问阿尔瓦罗出去打一架。他俩跃跃欲试,正打算往街上冲,赫尔曼马斯加斯心平气和地说了一句“谁先站起来,谁就输了”,利落地劝住了马尔克斯和阿尔瓦罗。这是一辈子的教训。这个片段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同样,马尔克斯也经历过许多苦难,其中艰辛,他人殊难想象。年过四十时才盼来了能使他真正地靠卖文为生的头几笔版税,此前,他的生活中充满了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他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
但他仍能说: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我坚信,是他遇到的人和事启发他走上文学之路,他对生活的一往情深和细心观察奠定他文学的基础,他对文学的热爱成就他伟大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