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记】余湘培:读《活着为了讲述》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
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活着为了讲述》
有的人的人生,本就是一部历史,自身的成长,与国家的兴辱荣衰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他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
“妈妈让我陪她去卖房子。”马尔克斯的自传以这样一句突兀的话开了头,由长大时居住的小镇写起,慢慢地,慢慢地,开始他的回忆。
“唯一铁板钉钉的是,他们卷走了一切:钱、十二月的清风、切面包的餐刀、午后三点的惊雷、茉莉花香和爱。只留下灰头土脸的巴旦杏树、耀眼的街道、木头房子、生锈的铁皮屋顶,以及被回忆击垮、沉默寡言的人。”联合果品公司的来去匆匆为阿拉卡塔卡带来了无法抹去的繁华历史与创伤,依赖于所谓“垄断全球香蕉市场”的小镇最终失去了数量众多的外来人口,重新自食其力,却还是抱着对往昔的回忆痴痴等待。香蕉工人事件给予了这个小镇一次重创,数千人的鲜血在中心广场中蜿蜒,控诉着美国对拉美地区毫不留情的经济侵略。
“总统不动声色,身后火光熊熊,将他的脑袋映成铂金色,透过总统办公室的大玻璃窗,可以看到天在燃烧,废墟里的残火一直蔓延到世界尽头。”1948年4月9日的波哥大事件导致了数千人死于非命,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马尔克斯又一次见证了哥伦比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次他逃到了卡塔赫纳,生活窘迫,却将这段惨淡经历称之为“历史性的”,依旧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以信念为动力,踽踽前行。
他的经历太多太多,但他的理想却只有一个——写作,“要么写作,要么死去”。他为此与父母争执,丢弃了律师这个父母为他精心选择的职业,一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在《观察家报》、《宇宙报》、《先驱报》等知名报纸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更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同艰难维持为理想而诞生的《纪事》周刊。马尔克斯的阅读量同样令我惊艳。威廉·福克纳和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拉蒙·戈麦斯·德拉塞尔纳的greguería、托马斯·曼的《魔山》、“迷惘的一代”作家以及“石头与天空”中他对诗歌的热爱,无不显示着他作为一个作家的深厚功底。
但是反观我自己,十五岁的年纪,却还不知理想被我丢弃在哪个旮旯里静静蒙灰,整日埋头在题海中写写画画,感觉自己忙得简直无暇抬头欣赏窗外的蓝天白云,却依旧茫然于自己前行的方向——这样无谓的努力真的有用吗?为理想而奋斗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的是像马尔克斯一般的执着信念以及积极实践,勇于打破世间的桎梏,与一群同行者嘻嘻哈哈地穿过荆棘,义无反顾地在理想中越陷越深,而绝非沉溺于美好的生活忘记了自我,成为芸芸众生中默默无闻的一员。
马尔克斯的确是一个天才作家,称之为“大师”毫不为过,他却没有任何“偶像包袱”一般,说自己“逃过兵役,义无反顾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细数自己逛过的妓院、经历过的女人,将自己的生活毫无保留的呈现于大众眼前。但是,马尔克斯的“贫苦与乐观,迷茫与执着,颓废与疯狂,经过记忆与文字的洗淘,闪耀着永恒的诗意的光芒”——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