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是令人向往的,翻开此书,便感觉曾经西德的淡蓝色天光和锃亮的金阳散播开来,几个孩子,如同美好世界最初的发现者,淘金、游历、认知。
从作者的笔墨中,可以提到她无声的爱和有声的呼唤。整本书几乎全在讲述她与孩子的生活,有迷惘的,有痛苦的,有批判的,但最多的,还是幸福的守望。孩子慢慢成长,不断遇到新的事物,当然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全部的元素,所有的视角。这时,作者作为一个母亲,是操劳的。陪伴孩子的她自然没有其纯洁与容纳的胸怀,她会用大人的视角看待每一件事。
这让我想起童年老屋中的经历。我奶奶在老屋的屋顶开拓了一块空中花园,上面种了白菜、西红柿、茉莉、月季、罗汉松……在我看来,这幢市井之中的居民楼是一片伊甸园,春花灿烂,秋雨静好,夏夜可以搭帐篷看星星,冬日可看雪花堆雪人……但毕竟是混乱的街市之中。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在楼顶上研究了一下午的昆虫,回到家时,却看到奶奶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后来(很久之后)我才知道,奶奶正准备到楼顶叫我们的时候,看到一个拿着针头正在吸毒的人,奶奶惊慌的又关上门,那家伙在家门口站了许久,想做什么,最后终于走了。我很庆幸当时没有下楼,我也认识到,长辈们为了维护金色的童年,为我们挡住了多少阴暗。
于是当我看到龙应台不想读《水浒》,将孩子领出教堂与道观,走出台湾闹市时,真是十分感叹。书中充满类似的沉思:对于社会的阴暗面与许多充满问题的现象,是否应该过早给予孩子认知的机会?对于传统观念,诸如公主与王子、应试教育是否应该给予孩子?许多自由的观念和意识,许多思想,许多看法,应该怎样让他们知晓?作者选择了让游走的时光带来机会,而她站在孩子前面筛选,但是她也会力不从心,可能也会迷惑,也会因失控而着急。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但每一个人都是可以幸福的。作者在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书中的两个孩子,真的就像活泼过头的顽童。但是,如果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考虑,这有什么不对?生活就是不断的探索、感悟的过程,也是创造的旅途。
作者显然是矛盾的一体:一方面想为孩子创造自由,一方面却希望他们在自己所认知的完美世界中游走。在有限的空间里,为了延续温存感,速度必须慢下来,然而,在广袤的世界中自在独行,却必须拥有一份坚决,一种速度。
我们都为一张白纸被印上美丽的花纹而喜悦。但是,那种美是一种怎样的美?也许只是你所认识的美,那么请不要用你所有的价值观来塑造它。因为你如果不能用幻想与最美好的状态执笔,那么你的作品永远不如你。
因此,心怀着爱去浇灌,如同龙应台儿子所说:“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们心中永远的位置,或许,它就会容易一点点。”